2023高三一模已经开始二周了
目前9个区考了
看下已考区作文题目
闵行区
材料:有人说,人不是被事情困扰住,而是被对那件事情的看法困扰住。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宝山区
材料:我们知道理解一个人很难,误解却相当普遍,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被人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长宁区
材料:在当今社会,“少数服从多数”是广受认同的原则,但见识超群的人总是少数。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青浦区
材料:人们倾向于鼓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告诉我们,越往后,进步越不容易。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普陀区
材料:生活中,人们总是乐于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但有人说,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虹口区
材料:人们内心深处总会追求一种叫秩序的东西。然而,这种秩序又往往掺杂着某种混乱。当你有足够的能力与运气,将这种混乱与秩序平衡控制好,你就成功了。
请写一篇文章,就此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杨浦区
材料: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
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崇明区
材料: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浦东区
材料:有人说,从以为“不必如此”到发现“原来如此”仅差了一个“为何如此”。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松江区
材料:有人说: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审 题
抓类型:观点类 思辨类
抓对象:效果 正确(二元对立)
抓关系:坚持不是因为有效果,而是因为它正确(坚持做正确的事,不问效果)
抓思辨:在没有明显对错、看不出对错的时候,需要看效果;二者关联
亮观点:《正确就值得做》《让正确掌舵》(立论)《真的可以不问效果吗》《没有效果的坚持能长久吗》《有效果的正确》(思辨)
思路分析
1.引材料:
俗语: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效果)
事例引:四行仓库一役中,士兵军官明知坚持抗敌终究是螳臂当车,仍旧坚信这是一件正确而正义之事,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2.析概念:
“坚持一件事”是要持续不断、日积月累地做。
“有效果”是指由于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了好的结果或积极的影响,更多地强调功效。
“正确”是对事件或行为的评判,符合事实、道理或标准的即为正确。一般是指符合主流价值观、大众心理、民族习俗、文化传统、国家意志的范畴下的判断。
正确是相对的,是人为规定而又约定俗成的,是在社会大背景下所制定的规则或标准。
3.归因分析(部分认同):为什么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1)坚信正确是做事的基础或前提,效果往往有滞后性
(2)当效果与正确冲突时,优先考虑正确,效果有主观性,正确往往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经过时间的考验。
(3)坚持做一件认为正确的事比坚持做一件效果好的事,从道德的角度,于己更容易安心,于他人,更容易获得认同。
4.不看效果只看正确的弊端:
(1)从个人角度,即使这件事确实是正确的,也可能投入产出比低,效率低,不值得去做
(2)个人的认知有局限,也许你坚持的未必正确,可能划入深渊
(3)从社会的角度,可能造成更多资源浪费
5.思辨:
(1)在没有明显对错的时候,需要看效果
(2)看不出对错的时候,需要看效果
(3)效果和正确不是全然对立的,有效果的正确更有价值
6.如何做:
(1)不能唯结果论,甚至为了结果不择手段,陷入功利主义的短见泥淖中
(2)也不能只看正确性,只追求正确性,会造成资源不均衡,且正确性是相对的
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兼顾多个概念,抓到一个概念就仓促下笔,不探讨坚持背后的成因, 忽视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只是孤立地谈其中某一个概念。如只谈坚持的作用与意义、坚持的利与弊,后面的“效果”与“正确”没有涉及,这样的文章一般放在三类下,如《坚持的意义》。
2.不能整体把握材料,颠倒了材料中的逻辑关系,不能正确与材料对话, 偷换概念或偏离了论题。部分偏题作文无视“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这句重要的提示,把坚持、正确、效果三个关键词的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如组合成 “用正确的做法做出效果”等,甚至把“正确”、“效果”当成“坚持”的结果,如写“坚持是正确的”,“坚持不一定会带来正确”等。
3. 缺乏全面、深入理解概念的意识和准确界定概念的能力,窄化了对“正确”和“效果”的理解。如对“正确”的界定等同于“正义”、“信念”、“信仰”等,甚至直接把正确替换成了“正义”、“信念”、“信仰”。
4.缺乏有力的论据支撑,文章内容比较空泛,认识比较肤浅。如用学习、玩游戏、背单词等作为论据, 缺乏典型性、人文性和说服力。
思维导图
范 文
1.无用之用,方为大用(62)
有人说: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我认同此观点。
诚然,“有效”对于一件事来说当然是重要的,因为它能够评判我们的行为,是否是成功的,或者说,是否是值得的。 对于一些较短时间就能做成,或是较易获得成功的事,“有效果”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力。因为我们看到了成效,因此,我们确认了自身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能够更有动力地继续行动。从普适意义上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然而,我们也许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需要坚持的事,它们往往比较困难,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当遥远的未来被大雾遮蔽时,我们也许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怨自艾之中,很容易便迷失在“坚持”的半路了。
因此,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犹豫和迷惘出现时,我们也许会有继续前进的勇气,因为,即便现在看不到效果,但它是正确的,那么做就好了。很多事情,正是在没有那么多瞻前顾后的坚持中成功的。《老子》所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的人生成长和成功所需,看似是一场加法,实则是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正是一场减法。我们需要简化事件,让它们不要变得那么复杂和具有目的性。毕竟,当我们相信自己做法的正确性时,“做”总是无错的。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不计后果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在坚持一件事的时候,在看不见效果的时候相信“坚信正确”的力量。坚持的路上有黑暗和险阻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不否认坚持很难,但当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时,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无尽的黑夜中,慢慢等待,等待正确的行为和坚定的自己会照亮黑暗,等待在某个不经意的拐弯处,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株生命的金枝。
在当下工具理性肆行的时代中,“效果”成为了大多数人行动的指南,人们所希望的是将自己的行为价值最大化,希望行为的成效立竿见影。 这也不免造成了这个时代的焦躁和风云莫测。实际上,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旅途,当我们遇到每件事都因为选择每条路都看似正确且有成效时,往往容易迷失,而坚信那条正确的路,才能让我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旅途本身上。
我始终坚信,“正确”是黑夜中的一束光,照亮坚持的路,通向繁花锦簇的成功。
点评:大多数认同材料观点的文章容易陷于印证,而这篇文章却展开了有力的论证和思辩补充。文章先肯定了追求“有效”的合理之处,并指明了其条件是这种“有效”是短期可见的。紧接着转入对复杂现象的思考,当无法在短期内判断“有效”与否的情况下,应当坚持“正确”。在第四段中,作者先指明对“正确”的坚持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接着指出对“正确”的坚持是一种减法,用“无用之用方位大用”(此处应为庄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第五段进行思辩,否定了“不计后果的理想主义”这种情况,强调了是在“看不见效果的时候”这一情况下“相信‘坚信正确’的力量”,使论题聚焦。第六段关照当下时代问题,重申当迷茫的时候,坚信正确的路。
2.为正确的坚持找注脚(63)
有人说:“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以我拙见, 这样的想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失偏颇了。
诚然,坚持一件事是由于它正确,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在后真相化的今天,它也有迹可循。现代社会“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当各式各样的“主义”通过媒介向人们袭来, 许多人早就失去方向,不知道什么样的坚持是有效果的。于是,他们不顾效果,坚信心中的正确行事,立于一隅之地。
然而,大多数人们都或许忽略了何为正确。我们坚信的是心中的正确还是普世价值下的正确?若是心中的正确,它是依据凭空而生的感性材料,还是自身的理性与良知呢?若是普世的正确,那是否要考虑时代局限性呢?柏拉图笔下,无知山谷的人们坚持不出山谷是正确的,于是他们坚持在“无知”与黑暗中生活,谁又看得见山谷之外的光明呢?
因此, 我们坚持一件事需要一定程度的效果。不过,此处的效果并不是工具理性追求的效果效益最大化,而是给自己的坚持找到注脚,检验“坚持这件事”是否“正确”。那我们该如何坚持呢?遵循心中的良知与本能,依据理性去正确坚持。庄子在《秋水》中言:“百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因为心中有道,有良知,故可以长久坚持一件事。在这个“穿花寻路”的过程中,自会有效果出现。正如帕斯卡坚持理性思考,依据他自己的良知行事,这样的坚持也必有效果:他发明了注射机和水压机,窥见更多世界的可能。
如果没有效果,那我们难道就不坚持了吗?不然也。不是所有效果都是显著的,相反,有许多效果都是渐进的,甚至微乎其微的,我们不必为暂时还没有看见的效果焦灼,因为我们坚信心中的良知,本就是以充盈自身。我们应该相信直入白云深处后自会有浩气展虹霓。
反观当下,一些人坚信“正确”,“积极”内卷。在有限资源上,付出比以前成倍的努力。这样的坚持不可否认,是无效果、无意义的,只不过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罢了。因而,心中有道,有良知就更为重要,这些将带我们走出现代困境。
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思,依据心中的良知坚持,为坚持找到注脚,积累有益的知识,它们直到最后都会给我们的灵魂带来至高无上的安慰。
3.萤烛末光,增辉日月(63)
人力微浅,亦难以料想努力是否会有效果,然人所坚持的,驱动人坚持的,永远是那如末端之烛一般,微弱却指向正确目的的微光。
不出于对效果的追求而是目的的正确的追求是人性本身的光辉。康德坚持认为,人的行事应遵从一种先验的,纯粹的目的。在对目的的纯良、动机正确的确信下,人产生能够抗衡世间悲剧的顽强意志。在这一纯粹的努力下,“人”成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外界的效果所能提供的利益,故而,坚持正确能使人清晰地体察自我的存在,也驱动人们向着王阳明口中的“致良知”进发。
更何况, 对目的正确的坚信往往比外界效果的好处更能导向成功的结果。孔子夜宿齐国国门下,被门吏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乎?”然其思想终名扬四海,流传千年。正确的目的往往导向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观念,德国诗人海涅曾说“不要小看教授在书房中培养的观念,它可以摧毁一个文明。”正是正确的目的所产生的观念使本难以达成的目的成为可能,将无数灵魂共振,去撼动那所谓的不可能,以此收获真正的、纯粹美好的“效果”。
然而, 当今社会却流行一股“效果”热潮,人们深醉于消费主义所鼓出的“效果”之中,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在效果的诱惑中“坚持”,实则是被异化成为了资本的棋子,失去了人性中本初的追求和走向成己之路的动力。这将把社会向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所描述的同质化、工具化社会推动,造成工具理性的大行其道,故而,纯粹正确的目的方能使人有真正意义上清晰明确合乎本心的“坚持”。
同样,当我们坚信某事的正确毫不动摇时,是否也应保持一种“超脱”。所谓“超脱”并非遗世独立,而是与自己的坚持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使有了审视坚持目的的能力。“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面对坚持的正确目的,也当清晰地判断,方不能失其本心。正如黑格尔所言“怀疑是为了确信”。
即使从对效果正确的理解基础上,人也亦难以根据效果来决定自身的行为,人力微浅,智性微弱,人仅能凭借自身的天性,与正确的目的,将所谓“坚持”推向西西弗斯所攀爬的顶峰,以成己之身,获得真正的“效果”。
萤烛末光,亦增辉日月。
与大家讨论:
信心偏至论(65分)
有人说,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我认为不然,而此番走向“偏至”的自信须停止才好。
其实这番话不无道理。人们遇到一件难事,通常首等大事即检索他人如何完成,通过成功个例归纳出如此为便可成功的结论,于是助长自信,反而不计效果,坚持这种自信一路走到黑。即使效果不如人意,我们质疑的是自己是否严格执行反而不是道路本身。
如此便走向信心“偏至”:前人成功的个例招致后人模仿,于是胜利的自信往往偏向一极,最终导致我们变得唯方法论而淡化了效果。法国大革命前期宣扬民主自由之启蒙思想,可谓革命范式。而革命之后的人们不加辨别地沿用,最终造成群愚统治,抑制了天才的诞生。
为什么人们深陷信心偏至的樊笼尚不自知呢?首先需考虑文化背景之因。中国人早起深囿于一盛一衰的循环史观,直至如今依然暗中左右人之思想。于是前人盛衰之教训加上悠久历史文化让我们坚持于前人经验,不顾未来之发展。其次,理性主义时代给人以科学的盲目乐观。人们坚信利用科学、理性便能够解决一切现实问题,反而忘却了效果如何。最后,人们对于新思想和他人异议的偏见造成了我们的短视与自大,反而又助长固执心理。
人们应深悼于此番信心偏至之后果。深陷经验主义之潭淖加之对科学的过分依赖,于是人类退化为寄居于前人无心设下的“山涧”又陶醉于其间阴翳的奴才了。
为此要学会克服信心偏至。鲁迅先生在《科学史教篇》中提到,科学固然重要,但还应当注重灵感、热情和想象。“若举世惟科学是崇,则人生必将大归于枯寂。”克服对科学的自信偏至关键在于重视非理性的培养,如美育等;另外人之做事须认真思考后果,却又需避免唯结果论的偏颇;最后,须要保持求知求新的虚心。
倘使再深入,所谓人们已经“偏至”的自信是真正的“自信”吗?我们的行为受经验支配,我们的价值实为前人所创造。不该如此。这反而是狐假虎威式的懦弱之举。如今人之为新人,在于自我创造新价值,而非坚持老路尚自以为尊古。
新人求新、求开放、求有容。人之价值,由此新而深邃;前之既不落后于时代之思潮呼唤,后之仍弗失我固有民族血脉。
🎇问题:
1.标题出现与材料核心词无关的“信心”是否合适
2.对正确的定义是否偏颇、窄化:“前人成功的个例”、正确的方法
3.归因分析是“为什么人们深陷信心偏至的樊笼尚不自知呢”而不是“为什么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4.全文的论证核心是信心,而不是效果和正确, 是否忽视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只是孤立地谈其中某一个概念(且这个概念和材料无关)
5.整体看,全文是否和材料有效对话
以上问题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内自省”很重要。
附word文档供大家下载学习
祝大家考出风采
更多进步
更细解析
标签: 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