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383位真人故事
我是江岚,三十多年前随先生到了。本以为是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却不曾想最初的生活就如挣扎在底层的民工,苦不堪言。
可即使如此,我也没有退缩过。无论生活给予什么,我都甘之如饴。
如今,最让我骄傲的莫过于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女儿。身为高校老师的我深知,欧美教育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放养和佛系。
(面对生活所有的馈赠,我总是笑着面对)
我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有山有水的城市,从小跟着家中老人长大。22岁之前从没有离开过生我养我的小城,90年代初,我跟着先生以陪读身份,一起来到。
来之前,我们借了一些钱,兜里只有一百美金。先生要读书,而我就要负责赚钱,但是按照规定,陪读的人不允许找工作,打工是非法的。
无论什么时候,活着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只能去打工。但我们生活的小镇上根本没工可做,就这样我离开了新婚的丈夫,一个人来到了芝加哥。
(中秋活动留影)
很快,我就在芝加哥东北郊外的一家中餐馆找到了工作,当服务员。
因为我英语不好,也没有经验,老板起初都不想留我。在我再三恳求下,才谈好了条件,没有底薪,让我边做边学,每天能不能挣到小费,全凭我自己。
要做好这份工作,首先要学会认菜,记住菜名字。到了饭点,大厨把客人点的菜炒出来,“宫保鸡丁”、“陈皮鸡片”、“湖南鸡片”......我脑袋都是懵的。
别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我就傻愣愣地站在那里干着急。幸运的是,大厨是越南裔,特别好。他一有空就教我识别每一种菜的特征,慢慢的我就攻克了第一关。
比菜名更难记的是那些鸡尾酒。菜名怎么也是中国味,鸡尾酒直接把我逼疯了,尤其是面对叽里呱啦的英语。一开始,我就记硬背,从客人嘴里硬地模仿告诉厨师,结果人家根本听不懂我说啥。
(我和我的女儿)
语言关还是好的,费脑子不费力气,要是端起盘子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老板对我们送菜上酒特别讲究,他要求一定要用那种硕大的椭圆形盘子,尽量一次上齐一桌子菜。这对一个娇小的女生来说,体力上就是挑战。
一天下来,我整个人都是瘫的,但是为了赚钱,我一直在坚持。一周六天,每天12个小时,我迅速成了这家餐馆熟练的服务生。
我也曾打破过盘子,也曾把汤水洒在了顾客身上,也曾因为英文太烂,大出洋相,也曾半夜躲在被窝里大哭……但是最终坚持了下来。
攒够了能够还清债务的钱,我便离开了芝加哥,跟着先生辗转来到了宾州的伯利恒小镇。
(捧着自己写的书,很开心)
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老太太,三言两语交谈后,我成了她女儿家的清洁工。但清洁工并不好干,虽然劳动强度不大,但是很费时间。于是,我又回到了餐馆打工。
这一次,我在餐馆里遇到了一个犹太裔老太太。这是我命中的贵人!她经常来饭馆吃饭,一来二去,我们就熟悉了。
一年半后,她不仅为我申请到了工作签证,还让我进入了她的进出口公司,有了一份合法的工作。
在打拼了几年,我渐渐地明白,我们可能回不去中国了。于是,我开始认真的考虑自己的未来,我不能总是以打工的身份活着,我要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立足。
(2012年,第一次去哈佛政治学院讲学)
如果我想要在这里谋得一份像样的工作,必须要读书提升自己。为了重返校园,我搜罗了一大堆托福模拟题,整整三个星期,不分黑白地磕。最后踩着最低分数线,走进了理海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2004年,“汉语热”横扫全球,很多院校把汉语言的学习列入了大学课程。凭着教育学院硕士文凭,加上一叠文学作品获奖证书,我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开始教授汉语言、文化和文学。
一路走来,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和国内的同龄人相比,我想对我来说,最轻松的应该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我的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有教育、引导她们的责任,却没让她们感受到“成龙成凤”的压力。
如今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大女儿从纽约市立大学毕业,现在在一家欧洲服饰品牌公司工作。
(接受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采访)
二女儿在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攻读法学和政治双学位,明年将以双学位特级优秀生的荣誉毕业,开启人生新阶段。
看着她们现在的成绩,谁能想到十几年前的她们竟然那么的调皮,难以管教。
我的两个孩子相差六岁,虽说都是女孩,但是两个人经常吵架。两个人一起玩的好好的,突然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或者妹妹穿了姐姐的衣服等,就大打出手。
小孩子争东西吵架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原则的问题,我都选择忽略,给她们自己空间去处理。
听到她们吵架我会直接说,你们想吵架去车库吵,吵完了,分个输赢再回来,不要打扰我干活。有时候,她们吵架我就当观众,就像看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剧。
(两个女儿小时候)
可真是遇到了原则的问题,比方说小孩子说谎,我就不会放任不管了,该打的打,该教训的教训。我希望她们能够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养育她们的过程中,最难熬的莫过于我自己一个人带着她们俩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
那时,我先生在加州工作,而我们在新泽西生活。家里的事情,一点儿也指望不上他。
当时大女儿11岁,小女儿5岁,但是她们很懂事。白天我去上班,不能接她们放学。下午3点孩子们放学,只能姐姐放了学去接妹妹,两个人再一起回家。
到了家,她们写作业,自己玩耍,饿了就吃一些零食。晚上八点,我下班才开始做晚饭。饭后我顾不上洗碗,就关掉手机,拔掉家里的座机,专心陪孩子们读书。
(和外国友人在故宫合影)
无论我再苦再累,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我都会坚持完成。因为我知道好的习惯是可以伴随孩子一生的,阅读也一样。
我们仨窝在沙发里,每人拿着一本书来读。遇到问题就一起讨论。没什么问题,三个人就安安静沉浸在各自的阅读世界里。
(在做汉语教学方面的报告)
我一直很庆幸那段忙绿又艰辛的时光,陪着她们形成了好的阅读习惯,直到现在她们依然保持着这种良好的习惯。
这五年的困境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困境,而是我们蓄力欲飞的时光。孩子们都很独立,很喜欢读书,而我也变得日益坚强。
身边的朋友都羡慕我有两个如此懂事听话的孩子,经常向我抱怨自己的亲子关系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两个女儿长大成人了)
我女儿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的时候,我也有担心这样的问题,但是该来的总会来。第一年的时候,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陪她们写作业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呆着,不说话。她们练习钢琴的时候,也是如此。即使她们弹得不好,我也不会去纠正。虽然我也会弹钢琴,同时是一名老师,但是我更是一位妈妈。
(闲暇时光,就和女儿们呆在一起)
作为妈妈,我就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好,就是陪着她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坚持了一年,我就不再陪伴了。这时候,我发现有小伙伴找她们出去玩耍,如果作业没写完,她们自己心里就会不舒服。她们会选择写完作业再去玩耍。
在学习这条路上,拼的不仅仅是成绩,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在这条路上不能忽视的是家长的责任。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考试一塌糊涂,直接去了书店买了一大堆资料扔给孩子,期待孩子下次的突飞猛进。
我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女儿开始学习社会学,还没学到三个月,她哭丧着脸回来了。见了我就说,妈妈,告诉你一件事,你不要骂我,我社会学只考了43分。
我一听乐了。我说100分的卷子,你竟然没及格?我生出来你的时候就这么笨吗?
(猜猜这是大女儿,还是二女儿呢?)
看她不解的模样,我忍住了笑,告诉她社会学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是是单词量。从明天开始,你把这门学科的一些单词写在卡片上,我每天陪你背诵。
她连连点头。从那天起,我们一起背诵社会学的相关单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她的成绩就提上去了。
每个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瓶颈。好的家长就应该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不是在一边恨铁不成钢的谩骂。
也许有人会说,你是老师,你可以指导孩子,可我们什么都不懂,怎么教孩子。
(给外国学生讲汉语)
不懂的话,可以找懂得人对不对。你可以找老师,找专家去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再告诉孩子解决方案。如果这个时候,你不去做,就失去了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你不帮他一把,他会去外面寻找答案,可能就会遇到不好的同学,或者不好的建议,从而让孩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孩子呢?这也是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之处。
在国外授课的同时,我也在网络上教授国内高中学生的作文,但是每次作业都能把我气炸。
比方说,我布置了一篇描写对秋天的第一感觉的作文,结果三个班级150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都在谈黄叶、银杏叶、糖炒栗子。
(二女儿认真的看着妈妈的书)
我直接在课堂上发飙了,你们都商量好了吗?写的东西都一模一样,难道你们的脑子是一样的吗?
还有参加高考作业评卷的时候,很多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行了,写的作文都是千文一面。
是孩子们不行了吗?未必,很大的原因在于老师。
学生作文不好,老师掏出一本范文,背去吧。结果大家都在背范文。写作文举个例子,除了居里夫人、爱迪生,就是陶渊明、杜甫,一点新意都没有。
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中国的孩子们阅读量很大,但却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后面的小花园,好的风景无处不在)
的教育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我记得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冬天赶上了冬奥会,老师给她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分组看冬奥会,然后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小组讨论写出一个报告。
比方说,选择了花样滑冰。谁拿了冠军,谁输了?哪个国家赢了,哪个国家输了?为什么赢,为什么输?这些内容都要涵盖进去。
为了完成报告,孩子们要去查很多的资料,去了解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体育等等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不过教育也有自己的缺陷,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就不如中国,很多学生到了高中才接触一元一次方程,不像中国从小就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中美教育差异的还有一点是家长。很多国内的家长总感觉国外的家长很佛,不像国内的家长这样鸡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印象福建周讲演中)
在,人们的受教育程度都是很高的,像我居住的小镇居民,53%的都是硕士以上学历的人,他们都很鸡娃。
我居住的小区几乎都是外国人。平时,我们走的都挺近,没事都会聚在一起聊聊天。
每当聊到孩子教育的问题时,我总是忍不住说,我是中国人,虎妈这个称谓应该是我的,可你们怎么一个个都如狼似虎的呢?
我的一个邻居,葡萄牙人,夫妻双方都是高知。他们平时都在纽约上班,孩子的成绩都是通过邮件给他们。有一次,她打开邮箱一看,不得了了,儿子有一门成绩考了八十多分。她愣是丢下工作,直接开车回家。
(2022年首届印象福建周活动)
当她冲进家门一看,儿子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拿着手机玩的。她二话没说,直接冲上去一把抓过孩子手上的手机,砰的一下扔了出去。还不解气,接着又把她儿子大骂了一通。他儿子始终不敢吭一声。
我知道后,还说她干嘛扔手机,打一顿不就完了。手机扔了还要花钱再买,得不偿失。她点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气。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其实,我们听到的一些外国的教育理念,根本靠不住。很多都是偏听偏信,或者从源头传播的时候就是错的,结果导致了错误的导向。
(2021年春天在学校开展中国文化宣传活动)
小孩子在5岁以前,他的判断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他有一些错误行为是一定要打的。比如最简单偷东西、说谎等,这些都是原则的问题,必须得让孩子一次吃个教训。
曾经,我们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后来,我们受到了国外的一些教育理念的影响,不能打骂孩子,要和孩子做朋友等等。
但是,我们在学习国外的教育方式的时候,要多思考一下,是不是符合逻辑,符合我们的现实,而不是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
(女儿和同学们在一起)
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我们要带有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外来物,当然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来三十多年,一路跌跌撞撞,如今人生已过半百。
回首过去,生活就如同一场险情。在泥沙俱下的国际洪流中,我们要做到的不过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立足现实,站稳站牢,而不是在风中凌乱。
【口述:江岚】
【编辑:晓柒】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真实人物采访
标签: 入团申请书正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