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文献综述?

神马作文网 读后感 121

许多同学在科研过程中都面临着阅读并撰写文献综述的任务,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思小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写文献综述那些事儿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为“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选题确定后,在对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严密筛选、全面比较、科学分类、透彻分析和联结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新动态、现存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叙述、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身研究思路和观点的一种学术性论文。

在了解过“文献综述”的概念后,写好一篇文献综述需要何种能力呢?

01 选取合适课题的能力

明确研究兴趣点

兴趣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保障着我们研究的出发与进展。同学们首先要根据自己在日常专业课内、阅读的相关文献中寻找自身最感兴趣、最想要且有信心进行下去的知识内容,将其划入备选课题的范围内。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尽量排除个人偏见,以客观、科学、理智的眼光辨别不同学术观点的合理或牵强之处,并以此为参考基础,排除掉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与科学规律相悖的备选课题。

以现有专业知识为凭借,适度创造性拓展

不论是明确兴趣点还是筛选课题,同学们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知识,选取自己较为了解的、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为依托的研究点。

然而,以专业知识为凭借并不是要求同学们完全基于现有专业成果不做拔高,而是要求大家以现有专业知识为平台,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合理假设及延伸,对现有专业成果进行适度的创造性拓展。

只有这样,一篇文献综述清晰的思维逻辑和长久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选择持续处于学术讨论(辩论)中,或基于学术作品所衍生的学术问题

由于是撰写文献综述,因此同学们不可以简单地梳理、概括和总结不同文献中的学术观点,而是应该在筛选有效文献之前就充分关注那些长期处于学术讨论(辩论)中的问题。

在阅读有效文献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资料初步形成、调整完善自身观点,再从全局视角出发来审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关于该学术问题的讨论焦点。

02 建立论证框架的能力

选取合适课题、初步形成自身观点只是第一步,建立论证框架则可以使我们的论证过程更具全局观和说服力。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建立论证框架呢,思小客给出以下建议:

以“时间”作为建立论证框架结构的依据

首先是“纵向”结构,即以“年代序列”为论证结构的主轴,明晰某学术观点、学术成果或学派的兴起、初步形成和完善等发展历程,以及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向作出客观性预测与评估。

其次是“横向”结构,即对同一历史时期国际范围内不同学派观点的描述和比较。如果说“纵向”结构的论证框架主要论述研究点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的话,“横向”结构的论证框架则主要论述研究点在空间上的关联性(世界范围内不同学派观点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除此之外,同学们也可以将“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结合起来,既论述某学术问题的来龙去脉,也详细比较分析当今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思小客贴士

如果综合运用“横向”与“纵向”结构的话,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详略点,梳理清时间和空间线,避免造成论述框架的逻辑混乱。

以“方向”作为建立论证过程的依据

“方向”在我们推进论证环节、得出最终结论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最终结论一致,但论证方向的不同也意味着我们要选择相异的论述出发点和论证路线。

最基础的论证方向可以分为“正向”和“反向”两种,但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向,我们都要将不同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与剖析,切不可孤立、片面地去论证与分析。

03 有效筛选文献的能力

如何在多如繁星的文献中锁定到我们想要的北斗星?到底哪些文献是对我们撰写综述是真正有效、有实际意义的,哪些是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的?

关于同学们对有效文献的筛选流程,思小客归纳出了两种基本途径:

一种途径是针对性较弱的、范围较广地框定一部分文献的范围,再进行阅读以筛选;

另一种途径是直接结合已经列好的论证框架,针对性较强地寻找能够为各论证环节提供正反向论据的文献。

采取第一种途径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思小客也要提醒大家,这种筛选方法较为困难,且阅读文献的工作量巨大,如果阅读方法不当、思维疲惫,那我们就很难将自身逻辑观点梳理清楚,也就无法写好一篇文献综述。

相对而言,思小客比较推荐同学们采取第二种途径,即先列好论证框架,再有针对性地查找有效文献,从而在阅读中进一步筛选出与论证环节最为契合的文献。

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小,也能够使同学们进一步清晰、调整及完善现有观点与思维逻辑。

在明确大致筛选顺序后,同学们可以直接向该领域的老师或专家寻求推荐的经典文献,也可以利用多种学术文献数据库网站进行具体查找,还能够借助文献管理软件、文本分析工具和引文分析工具等等进行高质量筛选。

具体筛选方式和可借助的网址与软件有许多,同学们可以自行查找,思小客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仅提醒大家要重点从“标题”到“关键词”,再到“摘要”这样的顺序来一步步过滤筛选出与研究点关联性最强的文献。

04 高效阅读文献的能力

文献综述与其他科研论文的撰写方式差别较大的一点是,同学们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来联结、剖析、对比不同文献阐述的主要观点。

此时,同学们就需要具备高效阅读文献的能力,探寻如何迅速又准确地把握文章要领,如何进一步筛选出更切题的文献。

接下来,思小客将从“基本模式”、“基本流程”与“方法形式”三方面来帮助大家学习如何高效地完成有效文献的阅读。

基本模式

同学们在初步完成文献筛选和归类工作后,就需要对关联性强度不同的文献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

对于与课题关联性较弱的文献,思小客建议大家进行泛读,迅速浏览文章内容,有意识地在观点聚集处停留,将有研究价值的点记入笔记即可;对于与课题关联性较强的文献,思小客建议大家进行精读,按照阅读文献的基本流程来一步步深入,不仅要把握观点的主要内容,还要梳理清其来源、价值和论证过程等等,具体可以参考思小客接下来的分享。

基本流程

阅读文献的基本流程与文献各要素密不可分。首先是“读摘要”,从中了解文献背景、文案研究方法途径以及文献结论;第二是“读引言”,重点关注文献背景、文献创作原因及价值;第三是“读图表”,提取注释中的关键词,以便迅速了解研究内容,提高阅读效率;第四是“读观点”,即阅读文献正文,把握论证过程,追溯观点的多方来源;最后是“读附录”,从中寻找我们所需的二次文献(为论证某个结论,我们有时需要引用文章主题之外的文献,或者需要从有效文献引用的其他文献中寻找论据)。

方法形式

文献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数不胜数,但只凭双眼不靠笔头的方式定不可行。

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文章的重要内容,防止遗忘,还能教会我们如何进行全局式、框架式的阅读,分类整理好的笔记也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撰写综述文章的引用效率。

思小客在这里就分享给同学们两种在文献阅读过程中提炼观点、记笔记的实用方法:

第一种是画“核心观点图”

同学们在阅读某篇文献时,可以首先列出其中的核心观点,再围绕各个核心观点分支出若干其他观点或论据,形成具有诸多分支的观点逻辑图,以便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直观、准确又迅速地把握文章要领。

第二种是“文献笔记法”

文献笔记不是纯粹机械的抄写,而是还要记录自己阅读时相关的思考与评价。因为笔记是面向自身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受益者都是自己,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结构、格式和语言。不论是理论性文章还是实证性文章,我们都可以重点围绕以下几类问题进行记录:

有哪些重要的观点或结论可以引用到文献综述中?

有哪些重要的论证方法可以学习并应用于文献综述?

文献中的论证过程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更合理且高效?

哪些观点或论证使你想到了类似或者完全不同的其他文章?

你对文章中观点、论述、方法、讨论等部分有何想法?

记好文献笔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撰写文献综述的效率,充分保障文章最终的水平与质量,但思小客要提醒同学们,文献笔记不是文献综述,因此同学们应该合理权衡自身观点与文献观点之间的比重,侧重点还应落在所阅读的文献上。

本文转自:思客未来 文章仅做学术分享

标签: 读后感怎么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