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都原唱十首?
《长征组歌十首》是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演唱的,《长征组歌十首》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
长征组歌完整版歌词多少字?
长征组诗》一共12段,《长征组歌》选了前十段,一共680个字,每一段68个字-从长征启动,一直写到第一个方面军、第二方面、第四方面军等三支红军主力,在会宁大会师。
长征组歌纪念长征成功多少周年?
30周年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成功30周年,曾参与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这当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后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奇,比较受欢迎、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成功30周年而创作的。
长征组歌创作时间是1964年 至 1965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已经成为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教育的典范。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先进性实质。
长征组歌哪年停演?
从没停演过 一直深受广大的人民群众喜爱 各地都可以听到群众合唱团歌唱
长征组歌邓玉华唱什么?
长征组歌邓玉华唱的是情深意长
长征组歌1到10是咋排列的?
《长征组歌》共分为: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芒》四《四渡赤水出奇兵》、五《飞越大渡河》、六《过雪山草地》、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10个部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这当中的不少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
长征组歌涵盖什么内容?
七十年来,长征已经成为革命教育的典范,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先进性实质。歌词内容: 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什么时候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成功,敌人终将被埋葬。 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óng)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完全一样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dàng)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jì)。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成功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按照地。 祝捷: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擒。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 成功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报喜: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成功会聚甘孜城。 全军怒斥张国焘,高歌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长征组歌诞生于哪一年?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已诞生了三十多个春秋,当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成功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
《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途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详细指导是倾注了领导、专家、群众心血的优秀艺术作品。
长征组歌诞生于1965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按照地,进行长征。
1965年。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成功30周年,曾参与过长征的萧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这当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
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后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奇,比较受欢迎、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大合唱《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部队文艺创作的音乐经典之一,反映着我军创作的优秀传统和新时期创作的成果。歌词来自肖华为纪念长征胜 利 30 周年创作的诗篇。由部队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1965 年,由北京军区战 友文工团在北京纪念“八一建军节”的音乐会上第一次公演。
长征组歌诞生于1965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已经成为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教育的典范。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先进性实质。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成功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
长征组歌诞生于1965年。
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30周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于1965年创作演出了《长征组歌》,对大家重温革命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征组歌》是在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上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患病休养这个时间段创作的《长征组诗》基础上谱曲完成的。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年仅14岁的萧华参与红军,后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1934年10月参与长征。亲身经历了长征的萧华是颇负盛名的将军诗人,一直有讴歌长征的想法。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用组诗的形式来表现长征。
1964年9月至11月,重病未愈的萧华,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楼里,将都精力投入到《长征组诗》的创作中。
虽然,他很了解红一个方面军的长征,但如何把红军三大主力艰苦卓绝、宏伟壮丽的长征历史,准确地浓缩到一部诗歌中却十分困难。为厘清长征的整个过程,萧华让工作人员找来非常多相关长征的资料,进行慌张的创作准备。
萧华根据长征的历史进程,从非常复杂的长征历史中选取了12个最具典型性的事件,具体安排了组诗的整体结构。
经过哪些月的反复琢磨推敲,萧华终于完成了长征组诗的创作。初稿写出后,又经过近10次的反复更改,最后决定以毛主席《七律·长征》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这组组诗出题。
《长征组歌》,盛演不衰。《长征组歌》是在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上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患病休养这个时间段创作的《长征组诗》基础上谱曲完成的。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第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取得巨大成功。197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成功4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复排复演《长征组歌》。 ,当时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重新排演经典力作《长征组歌》,获当年文化部首届“全国专业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长征组歌歌曲最早公布 于1965年8月1日。由萧华作词,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几位作曲家作曲。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于1965年8月1日,第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后面连续演出30余场,场场爆满,在上海、南京、香港的演出也取得了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