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培云
来源:《读者·校园版》杂志
几天前,我在北京大学参加了全国作文大赛,做导师兼评委。经过几个月的初赛和复赛,最终有40名决赛选手在那里进行现场作文的比试。
初赛是让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以“时间指向了×点”为题,写一篇5000字以内的文章,最终选出1000名学生进入复赛。随后,进入复赛的学生被平均分配到4位导师名下,再由各位导师出题,选拔出10名学生进入决赛。
由于好文章比较多,我近乎艰难地挑出了我名下进入决赛的10名学生。Y同学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我给了他小组第一名的成绩。想到过些天能够在决赛现场见到他,我心里是高兴的。
我赶到决赛现场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已经开始伏案写作了。我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工作人员小唐过来和我打招呼,并告诉我有两名高三学生没有来。我听完一惊,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于是连忙问她:“Y同学有没有来?”
“他来了……”小唐边查名单边说,我刚松了一口气,她又接着说,“哦,他没有来。”
从紧张到失望,我甚至没来得及问另外一名学生为什么没有来,就赶紧向小唐要了Y同学预留的电话号码。据小唐说,此前Y同学是答应要来参加决赛的,但后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也许是因为上高三了,怕耽误高考吧!”小唐解释说,其他组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我试着给Y同学打了几次电话,对方一直关机。回到房间,坐在沙发上,我又试图通过微信和微博寻找这名学生的班主任。这些努力对于比赛而言已经无济于事,但我想知道Y同学为什么没来,至少我要确定他平安无事。
遗憾的是,我一直都没有联系上他的班主任。其间,我给这名同学发了一条短信,并且打了若干个电话,除了“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偶尔也听到“对方正在通话中”的忙音,但都没有联系上他。
下午和晚上,几个评委认真地阅读了每一篇现场作文,并且各自打出了分数。虽说是作文大赛,但最后交上来的文章几乎是清一色的小说,而且多在四五千字。在短短3个小时里,有几名学生写出了构思巧妙、文采斐然的小说,这让我不得不惊叹。
选出一等奖并不容易。写作是赋予生活意义,而不是一个二二得四的过程。同样是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当一个选手靠着才华走到了最后这一步,多多少少还得再靠些运气,比如评委的人员构成与审美倾向等。但无论如何,才华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一上午的讨论,最后评出了10个奖项,其中一等奖及10万元奖金给了武汉的一名高一学生。在下午的颁奖典礼上,这名学生在台上领奖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的父亲当时也在现场,而他对孩子的才华似乎并不十分了解。
看着在场的学生和家长,我不时想起Y同学。虽然联系不上他,但此刻我最想告诉他的是,他在写作方面是有才华的,而且复赛时我給了他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希望对他有所鼓励。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Y同学打来的。他知道我在找他。我问他为什么没来参加决赛。他给出的理由让我有些惊讶——班主任说这可能是“骗局”,所以没同意他到北京来。因为班主任的担心,起初支持他的父母也反对他继续参赛。
“我知道他们的判断是错的,但我无法说服我的班主任。”
我听得出电话那头的哀伤与失落,急忙说大赛已经过去了,结果没有那么重要,没参加决赛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要确信自己有写作方面的才华,这是能够陪伴你一生的东西。
“接下来好好应对高考吧,在将来的日子里也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写作天赋。”我告诉他。
不到两分钟,电话又响了。这回是Y同学的母亲打来的,她的话语里充满了责备,大意是说现在孩子的心情不好,作文大赛干扰了他的学习。同时她也讲了班主任认为这场比赛是“骗局”的理由。
这个电话有点糟糕,一方面我不得不接受这位母亲的责备,为她讲明一些事情;另一方面我又要平复她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母亲说她并不知道孩子作文写得好,只是希望他好好考大学,让我不要再联系他了。
我自小生活在农村,读高中之前几乎没有看过课外书,倘使我还有点幸运,那便是我在初一全校作文竞赛时发现了自己有写作方面的天赋。而我父母也相信这一点,他们从来没有阻止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此,在决赛的现场总结会上,我特别谈道:“为人父母者有责任发现并保卫孩子的才华,身负才华者同样有责任保卫自己的才华。”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才华也许不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但一定可以是你一生最大的兴趣与慰藉。你要相信你的才华是属于你的,即便再小也足够装下整个宇宙。
标签: 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