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今年的教育工作

神马作文网 教育资讯 55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五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并对今年的教育工作提出建议,引发两会内外热议。

  关键词1:4%

  【报告原声】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学生人均经费投入大幅增加。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在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强大而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4%的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在经费配置结构上,我国教育资本性支出比例过高,经常性支出比例偏低;存在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差异大、不平衡等问题。作为教育界别委员,我将持续关注教育投入问题,深入调研,听民声、察实情、多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我们要持之以恒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用精用细用好财政性教育经费,确保钱花在刀刃上、用在刀尖上,千方百计促进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提升,助推教育事业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

  【会外连线】

  天津市武清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寇嘉荣:教育经费保障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教育人,我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更感责任重大。近年来,武清区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布局持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激发了区域教育强劲的发展动能,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稳步迈进,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关键词2:义务教育

  【报告原声】

  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8%提高到95.5%。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8%提高到95.5%,“1.7”小数字的背后,书写的是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大文章。让更多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靠的是国家持续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突破薄弱环节,提升农村地区办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扶贫必扶智,我国教育公平实现了新跨越,希望能继续在扩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向更好地实现“优质教育之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愿望迈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现场聆听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我对“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方面取得的成就倍感振奋,更对未来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作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北师大有责任、有能力扛起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旗帜,大力推进“强师工程”,深入实施“优师计划”和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会外连线】

  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成绩的取得,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的成绩得来殊为不易,也激励我们要在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用更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近年来,泉州市坚持“促公平、提质量”并重,有效保障了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下一步我们将以“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和“5G+专递课堂”为抓手,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泉州教育全域一体融合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解决好“有学上”和“上好学”问题,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关键词3:减负

  【报告原声】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希娅:“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得到了有效规范和遏制,促进了全社会教育本质、教育常识的回归。当前,“双减”进入攻坚区,教育领域还有一些急功近利行为阻滞“双减”进一步深化落地。在区域教育治理层面,建议针对县域教育治理持续深入开展“双减”专项督导。在学校和教师层面,建议加大对违规补课的督导问责力度。在家庭教育层面,建议在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整合校内外教育专家力量,为家长提供咨询辅导,引导家长更科学更理智地进行家庭教育。

  【会外连线】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柳文茂: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感受很深。学校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一是重视作业育人,实现减负增效;二是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社团活动,全力做好课后托管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4:教师工资待遇

  【报告原声】


  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就是要让教师“有奔头、有劲头”,就是要给予乡村教师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尊严感和幸福感,让大批优秀乡村教师愿意扎根基层,用心、用情教书育人,为乡村学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难能可贵。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最关键因素,提升待遇是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和防止乡村教师流失的最重要保障。

  【会外连线】

  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陈延良:黑龙江省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上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联动机制,特别是优先保障乡村教师待遇,以2022年为例,累计为29个县670所学校的29407名农村一线教师发放了乡村工作补贴。同时,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对优秀乡村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我们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聚焦“兴边富民”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进一步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把教师工资待遇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落实到位、保障到位。同时,在师资补充、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等政策支持上,持续向乡村教师、边远教师倾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关键词5:幼儿园供给

  【报告原声】


  多渠道增加幼儿园供给。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普惠学位供给率大大提升。过去家长们半夜起来排队报名上幼儿园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了,老百姓反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得到很大缓解,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要向“普及普惠优质安全”的学前教育迈进。要做好人口预测,一方面考虑到新生人口的下降,另一方面注意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依然向城镇迁移,因此还要继续扩充镇级以上幼儿园的学位。

  【会外连线】

  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国涛:政府工作报告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路径,注入了动力。目前,从基层的实践经验来看,完全依靠政府的力量实现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两个难题:一是前些年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较差,二是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长春市今年将围绕报告中所提到的“多渠道”,一是优化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制定相关办法,使幼儿园的发展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城乡发展相适应;二是实施建设幸福长春民生实事工程,未来三年计划每年投入8000余万元,实现建设装修标准统一,师资标准统一,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办园条件优质、特色显著的公办园;三是鼓励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对民办普惠园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关键词6:高中阶段教育

  【报告原声】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实现。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贺颖春:作为一名来自中学的政协委员,我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感受深刻。目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97.15%以上。肃南县大力推进优秀教学成果应用,加强普通高中办学指导和条件资源差异化配置,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深化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高中阶段教育的高水平普及和质量提高,有力遏制了优质生源外流,整体提升了肃南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我们为此欢欣鼓舞!

  【会外连线】

  山东省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姜元韶:近年来,青岛市坚持特色发展、多样选择,不断优化高中教育结构,加强特色高中建设,推进中职学校提质扩优,积极开展综合高中和普职融通改革试点,2所学校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7所中职学校获评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学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今后,青岛市将围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高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强特色高中、高水平中职学校和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学位供给,实现高中教育的高水平普及,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优质、更高质量的教育选择。

  关键词7:职业教育

  【报告原声】


  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过去五年“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的可喜成绩令人骄傲。更让人期待的是,今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为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应该通过体制创新和行业赋能,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会外连线】

 
 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张国珍:3月1日,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三张清单”》,围绕本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提出45项具体措施。今年我们将对标“三张清单”,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统筹实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建设等,健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新范式。同时,分类制定达标建设方案和资源整合调整方案,分阶段有序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学校比例达到80%以上。

  关键词8:高校招生

  【报告原声】


  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5.7%提高到59.6%,高校招生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提升的背后,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的转变,是人口优势向人才优势的转变。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高职专科学校2019年以来累计扩招413万人,有效解决了适龄青年想上学、有学上的现实需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双一流”建设和持续加大对中西部高校发展和农村地区力量的倾斜,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会外连线】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湖南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学校通过加大国家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倾斜力度,推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也为更多优秀的学子提供了深造的机会。近五年来(2018—2022年),学校面向山西、内蒙古等中西部8省(区)招生计划由560人增加至648人;持续扩大农村地区学生招生规模,录取的农村学生从不足3000人增加至近3400人。学校将继续秉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高校招生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理念,不断优化招生政策,为更多有志于学习的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关键词9:“强基计划”

  【报告原声】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高校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及早发现人才。我们高校应该围绕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加大理工科研究生培养力度,特别是要增加一流大学和一流研究所的研究生名额,提升一流研究机构的科创实力和效率;不断引导学生牢记扎根前沿、基础研究,勇攀科技高峰。

  【会外连线】

  厦门大学考试中心主任陈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是国家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基础学科拔尖、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在这方面,高校要全面提升自主培养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型和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厦门大学在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强交叉、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模式,支持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支持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跨学校修读课程,并建立循序渐进的科研训练体系,推进优质科研教学资源向学生开放、重大科研项目吸纳学生参与,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10:“双一流”

  【报告原声】


  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人才基础。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学科创新、学科交叉与融合作为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大对一流培优学科集群、一流培育学科集群、特色交叉学科集群的支持力度,强化对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引导力度;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支持新兴知识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会外连线】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高校力量的必然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南开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期望,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结合实际谋划制定南开方案、南开行动、南开举措,从促进“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推进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大力引育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推进招培就一体化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方面,创新理念、精准施策,全力抓好见行见效,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南开新篇章。

标签: 教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