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今高考作文与昔八股取仕——一高中生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

神马作文网 56 0

请以“XX”为话题,请自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这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通用题目,其中三个“自”字貌似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相比传统文学的革命性。“自主创新”四字足以诠释高考作文在题目上体现的要求,也足以概括出二十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在世界文学上作用的主特点,看似符合国际文学发展的总趋势。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依本人来看并非如此。中国现今的高考制度相比以往的科举制度也只是新瓶装旧酒。汉武帝时期,国家重用儒士,奉“五经”为典,官员满口“之乎者也”,大多却丝毫不通治国之道。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似乎没有看到这种制度背后的弊端,或者说是看到了,但是为了君主专制,为了封建统治,不得不禁锢人们的思想,所以一直对这种制度津津乐道,以至于其糊糊涂涂就在中国沿袭了一千多年之久。到了明清,由于统治者企图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出现了“八股取仕”。八股文以其专讲形式,没有作者思想内容的特点被明清统治者一度奉为治国至宝,同时也被现代人唾骂,从而遗臭万年。

   但是现代人在唾骂“八股取仕”的同时,又有没有注意到现在高考作文中存在的弊端呢?娱乐圈有“潜规则”,高考作文亦有“潜规则”。也不知在何时,在各类文体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应试作文”。高考作文表面上倡导自主创新,对文体的选用和立意的角度上并无要求,但是议论文却自觉成为了高考作文的主流,“潜规则”似的独尊于各类文体之中。而议论文中又不知在何时分出一个分支,被广大高中教师和学子称之为“应试议论文”。这种文体的说道就更多了,但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横向议论和纵向议论。历年高考中,脱离此类形式的作文大多被判卷老师认为是离经叛道,很少出现非应试作文的高分作文。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文体均遭此毒手,难以幸免。故高中语文教师大力倡导高考作文要投其所好,对应试作文之外的各类文体均实行打压政策,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应试作文的形式虽相比八股文来讲宽松了许多,具有进步性,但又不得不承认其一样在表达形式上具有局限性。

   再说到高考作文的思想内容。从2001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出现后,高考作文每年都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并引起激烈的争论。

   与此同时,高考零分作文也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而作为其中之一的愤世嫉俗型零分作文,以其激烈的言辞来表达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不满,并对其进行勇敢地揭露和批判。这类作文被判卷者嗤之以鼻,认为其不能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着眼世界,给予其极低的分数。这种判卷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命题作文前双目发呆、想象力被扼杀,无数学生开始借命题发挥,写一些言不由衷和假、大、空的虚伪之言,致使高考作文千篇一律,在思想内容上相比八股文具有进步性的同时又不乏有相通之处,均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高考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考试的本质。

   2005年温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温总理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的回答是:要培养杰出人才,关键是教师;要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起来;高校大改革大发展起来之后,应该是大提高;做大高等教育,还要做强高等教育。

    这种回答其实是不能让钱老和总理满意的。

   对于这个问题,身为一名高中学生的我不自量力想作出自己的解答。依本人愚见,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思想上,现阶段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并非是优质资源的严重短缺,而是中国教育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追求自主创新。这也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领导人们颠覆传统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不追求思想领域的变革,中国的教育制度难以改变,中国永远也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共同实践,共同破解。

   ——长春 赵航程

   2011年11月26日

标签: 高中作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