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这篇新闻的时候,内心有些说不出的难过,深夜里的人本就容易伤感,更何况是看到这场悲剧,更是激起内心的千滋百味。
原本是不打算写这篇文章的,因为我知道写了也没有多少人看,但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想想还是写出来,也希望每一位读者能认真看完,不求回报,最起码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文丨阿柒
那个自杀的济南女大学生
前几天,济南大学一名女大学生在宿舍自杀的事情在网上不断流传。
这个花样年华的女孩,选择在春天刚到的三月,离开喧闹的人间。
到目前为止,流传出来关于女孩的消息并不多,人们对她的名字、年纪一无所知,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那封漫长的遗书。
这是一封诉说着不幸的遗书,也是一个女孩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倾诉。
“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道别,尤其是宿舍的同学,可能会吓到你们,但我唯一能选择的就是这种“体面”的方式。”
这是遗书的开场白,很温暖,也很善良,让人在脑海中第一时间就浮现出一个温柔甜美的女生。
女孩对自己在宿舍结束生命的方式感到很抱歉,害怕会吓到舍友,但同时她也恳求舍友,万一自己还有生命特征,不要救她。
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刚走过人生小部分岁月,有着美好未来的女生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一切,在遗书里都被一一揭晓。
女孩说自己鼓起勇气结束生命,如果被救下来,想要再来一次是很难的事情,她担心人本能的求生欲会阻碍自己的选择,但更担心因此陷入更加绝望的处境。
“要是我没死成,我爸爸又要骂我了,怕是不让我去学校上学,我真的很害怕……”
活着,成了一种折磨和恐惧,而这种不幸的来源恰恰是女孩的父亲。
女孩在遗书里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一场原生家庭不幸的悲剧。
或许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父亲对女孩和儿子管束得极其严厉:
小时候看不懂词典,问询父亲,结果被拿着词典狠狠砸了一下;
初中考全班第一,老师让父亲上台发言,结果被莫名其妙骂了一顿;
高三早恋,被父亲在学校门口当众暴打,甚至侮辱性的词语谩骂;
弟弟高考成绩不理想,父亲指责“干嘛不死在考场上”,还把母亲打了一顿。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女孩无法一一描述出来,看到这,或许我们才真正明白这个女大学生的痛苦。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却需要一生去治愈。
女孩来不及治愈自己的不幸,就又一次被父亲深深伤害:在选调生和考研之间,父亲要求女儿只能选择选调生,不能有自己的选择。
这是压倒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本她以为上了大学就能摆脱父亲,未曾想自己从未脱离父亲的掌控,直到离开的那一刻,女孩都不敢告诉家人自己有男朋友。
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对于这个女孩来说,活着的每一天除了担惊受怕,还有无尽的折磨,最终,她选择在樱花盛开的春天里,结束自己悲剧的一生。
而这,仅仅是家庭不幸的一个缩影。
以爱为名的驯服
女孩的遗书被传到网上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
有人说女孩的父亲是爱她的,只不过不懂得如何表达;
也有的人说小时候被父母打骂是正常的,女孩心理素质不够罢了。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那份遗书里,我们所能看到的不是父亲对女儿用心良苦的爱,而是赤裸裸的驯服。
因为自己的童年过得不快乐,甚至留有遗憾,所以就把这种痛苦和遗憾强加在子女身上,这是什么为人父母的道理?
女孩的父亲绝大部分暴行的原因都不是因为女儿不懂事,而是他自己内心的一种扭曲心理。
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女孩拿词典问他的时候,觉得是在嘲讽自己;
女儿考上第一名,父亲被请上台发言,他又觉得女儿故意把“没出息的父亲”展现给众人看。
自卑、恼怒,让这位父亲把所有对现实的不满全部发泄在女儿身上,或许他的内心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种恶行,但就是控制不住,他渴望将女儿驯服,变成一个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美曰其名“父亲对女儿的关爱”。
这种“以爱为名,实则驯服”的家庭关系,远比对子女不关系来得更加残酷。
之前看过一则韩国的综艺节目。
专家问在场的父母:
“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考上什么大学?”
所有的父母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出韩国那些顶级大学的名称。
专家又继续问:
“所以这就是你们剥夺孩子选择权利的理由?”
一位母亲说“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以前就想考首尔大学。”
专家摇摇头,问这位母亲:
“你说你想让孩子考上首尔大学,那你自己考上了没。”
一下子这位母亲说不出话了。
在节目的最后,这位专家说出一番让人深思的话: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是复制品,父母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到,将孩子当成实现自己遗憾的工具,那不叫爱,叫驯服,一场剥夺了孩子思想的残酷实验。”
这场综艺节目虽然是韩国的,但平心而论,这不意味着我们的身边就不曾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名自杀的济南大学女生是最好的证明。
棍棒底下出悲剧
知乎上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和父母无法沟通有多绝望?
这个问题引发了四千多个的回答,其中一位网友的心声更是获得数十万点赞:
“父母永远拥有很强的支配欲,他们绝大部分时候都不关心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建设,对比、否定、抹杀、安排,加上一句“都是为你好”,一个理想的产品就出现了。”
或许这位网友的话有些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在许多家庭都有类似的事情。
在和许多家长谈论如何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家长都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操作,“打是亲,骂是爱”更是成了家长内心雷打不动的信念。
每次问家长为什么不试着和孩子讲道理,他们的脸上总有一丝不屑,反口就是一句:“讲道理他们听得懂吗?”
孩子真的听不懂道理?不一定吧。
相比于前几代人,如今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尤其是10岁以上的孩子,和他们讲道理并不是什么难事。
阿柒并不是反对打孩子,只是比起一味使用“棍棒教育”,适当的惩罚和讲道理更有效。
棍棒底下不一定出人才,也有可能出悲剧。
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尹建莉曾写道:
“不是穿了西服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听过“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这句话,但到底要树立什么榜样,却很少有人去了解。
就像那名自杀的女大学生,她的父亲营造出一个不容置疑、威严的榜样,可最后却演变为一场悲剧。
网上流传过一篇很火的小学作文,名叫《我的父母是个骗子》,作者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他写道:“我的父母是个骗子,他们总是对我说知错就改,可他们自己做错事都不承认,更别说改了。”
成年的我们总以为孩子是善忘的,能很快忘记所有的不愉快,可未曾想过原来那些不愉快都被他们牢牢记在心里,一辈子挥之不去。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生,更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也会犯错,难的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榜样不是靠暴力和压迫得来的,而是靠着言传身教逐渐在孩子内心树立。
想让孩子认真学习,自己就要先放下手机;
想要孩子拥有好的品质,自己就要先树立良好的形象;
想要孩子尊敬和懂事,自己就要先放下架子,用讲道理的方式去和他们沟通。
为人父母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场学习的开始。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懂得这个道理,不再出现类似那个自杀的女大学生般的家庭悲剧。
最后,借用《狗十三》里面的一段话句话:
“你看,那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标签: 一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