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商业周刊》4万 字长文「加密故事」读后感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来源:freeyao
原文标题:故事的另一种讲法 ——Matt Levine 怎么讲 Crypto
为一篇文章写导语或读后感听起来不免小题大做。但若这篇文章的长度媲美中篇小说,又充满辛辣讽刺的比喻时,一篇评述就变得合理起来。 Matt Levine 在 Bloomberg 上发表的这篇「Crypto 故事 —— 从哪里来,意味什么,为何仍然重要」便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Bloomberg - Are you a robot?
Matt Levine 仍像往常一样严肃、深刻、辛辣,而我还读出了竭力掩饰的真诚。Matt 交代了自己的从业背景——专栏作家,前律师和投行从业者,研究并喜爱金融。在过去的两年里,Crypto 显然是金融领域无法绕开的话题,因为它「 14 年来建立了发展良好的金融系统」。
如今,价格下跌,热度退散,一些巨头倒闭,「怀疑者不仅仅因为泄恨而满意,大部分人闭嘴也是重要原因」,「爱好者加倍努力打磨,投机者退散,真正的爱好者一起建设未来」;「现在谈论 Crypto 过于愚蠢,因为价格下跌,现在谈论 Crypto 又很智慧,因为这个停顿让人远离投机和快速致富计划,可以思考它的意义」。从这段话中我甚至闻到了狄更斯那段经典排比的墨水味。而更令我感到欣喜的是 Matt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是作为一个喜欢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人类的愚蠢行为的人来写 Crypto 的,并且在 Crypto 中发现了很多这两方面的东西。」他也无意告诉读者 Crypto 是愚蠢无用或是象征未来,而是想让读者相信它是 有趣的,**它对一些老问题找到了一些新的解法——即使错误也是有启发的。**要知道,有趣可是这个行业最为稀缺的品质之一,在接下来的论述中,Matt 做得还不赖。
故事的引子并不是那么特别,作为金融从业者,他没有从 Crypto 的「反抗」角度切入,而是从「账本」、「货币」角度出发,从谁记录账本引出对记账者的信任问题——信任——贯穿整篇文章。这不免让人想起 2015 年《经济学人》杂志如雷贯耳的《信任的机器》一文,不过是硬币的另一面。Matt 提出了 Crytpo 之前横亘已久的问题,若不信任记账者,或想在账本之间互相操作,有什么办法呢?与此同时,他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观——金融应当是为人服务的,它有「好」与「坏」。好的金融系统「让农民更容易地种植粮食,让家庭更容易地拥有房屋,让企业更容易地制作出色的电脑游戏」,坏的金融系统「交易抽象的债权,让从事交易的人致富,而不帮助其他人」。这无疑是对现有 Crypto 世界的诘问,而答案往往是金融相关的——更快的跨境汇款——诸如此类。哪怕大部分「金融需求」和赌博相关,Matt 也并无责备之意,只是希望金融系统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此外「Web3 的社交媒体网络」也许会建成。Matt 不忘暗讽,他想象着 10 年后 Crypto/区块链/代币成为互联网的一切,而互联网成为人类的一切,到那时「Crypto 的早期采纳者都将富有和正确,而包括他在内的其他人开心地保持贫穷,学童说起『无法相信有人质疑狗狗币的重要性』。」真是以彼之矛!我们今天的努力,可不是要 Crypto 造就一个不容怀疑的、服从权威的等级社会。
可贵的是,这些暗讽绝非来自金融家的耍耍嘴皮,Matt 在文中认真讲解了密码学的部分概念——Crypto 的本意——尽管已被异化为「旁氏」含义。哈希函数、公私钥对、数字签名、工作量证明,Matt 使用大量篇幅举例和论述,让毫无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理解 Crypto 背后的原理。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的哈希值是3f120ea0d42bb6af2c3b858a08be9f737dd422f5e92c04f82cb9c40f06865d0e。这篇小说可能就像比特币的白皮书一样——每个人都听过,甚至谈起来头头是道,但哪怕读完第一章的恐怕都不多。不局限于术语本身,Matt 还介绍了这些密码学原语的应用,例如用哈希值存储用户的口令(password),或是做出某种承诺,加密通信以及身份认证。如果一个人真心热爱 Crypto,绝不要给自己贴上「不懂技术」的标签,这并不难,你需要的只是耐心、时间和熊市。
基于这些基础知识,Matt 讲解了比特币的工作原理,并概括为使用经济激励让人们诚实工作,而非假设他们是诚实的。尽管对比特币的原理解读有几万种办法,但我相信大部分从业者阅读本文还是会有新收获的,直到他们遗忘并遇到下一种解读之前。 以上是这篇文章四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作者则在不厌其烦地讲解 Crypto 行业中的各种概念——价值存储、分布式计算机、代币、ICO、公链、不可能三角……甚至还有「桥」,当然 Web3、代币经济学、DAO、身份、声誉、元宇宙这些概念也不能例外。显然,这篇文章面向的是一般读者,其中大多反思和批评在我看来缺少新意和浮于表面,来源于主观喜恶,已经被骂得麻木的从业者可以略过,当然我也乐见大概率打到空气的反击。我挑选一些较有启发的内容摘录和点评。
因为去中心化的协议不会被大的科技公司所拥有,但它们也不会是免费的,不为任何人所拥有。它们将由其用户拥有。开个玩笑。他们将由风险资本家拥有,他们在早期购买这些项目的代币,他们是 web3 的最大推动者。
尽管有些刻薄,但「用户拥有」的协议真的可以大范围应用吗?又或者,这真的是好事情吗?
我将在这里提到其他一些 web3 相关概念。一个是 DAO,通常读作 "dow",代表 "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DOW 是道琼斯指数,有意无意的双关。
"在发行可交易的 NFT 时,艺术家可以从他们的灵魂中发行NFT,"论文中说,很好。如果神学可以被取代,或者也许可以被密码学解决,这将是令人惊奇的。一个人的灵魂无非是她所爱的东西和人,爱她的人,以及她对世界的影响,而我们已经把它编码在区块链上,喏。如果失去了你灵魂的私钥,那将是一种耻辱。
Matt 对链上凭据、身份和近来热词 SBT 做出了长篇累牍的描述和批评,很显然他不喜欢「灵魂」这个描述,顺便说一下我也是。此前关于「去中心化的约会应用」中的前男友颁发的 "好的浪漫伴侣 "代币则更加生动有趣,毕竟大家都喜欢这么接地气的场景,唯一的缺点是未成年人请在成人陪伴下阅读。
(谈到数字稀缺性,尤其针对那些觉得物质世界无趣而把所有时间放在数字世界的人)其中一种可能性是,它美好和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区,并生活在互联网的无限丰富中。另一种可能性是,在一个互联网世界里,基本的商品将是有阶级的。人们向往住在很酷的网络聊天室里,正如如今向往住在一个好社区的高级住宅里。渴望拥有一个很酷的在线头像,就像如今渴望佩戴一块漂亮的手表一样。如果 crypto 是一种使这些东西变得稀缺的方式,使理想的头像成为限量版,只提供给引领潮流的早期采用者和富人,让你可以通过出售它们来赚钱。
这一切在我看来都很糟糕。
但我又他妈知道什么呢?
Matt 对比特币的货币稀缺性是赞许的,但觉得人为创造的数字资产稀缺性有些奇怪,他认为这不符合人类应用的发展方向。他还大篇幅引用了黑客帝国中的段落,并做了对「数字稀缺性」的最终评价。
即使在一个所有商品都是数字化的、可以无限丰富的世界里,你仍然必须有一份(模拟的)文职工作来支付它们。嗯,数字稀缺性。
第三部分则是对 Crypto 金融系统的描述,包括 CeFi、DeFi、稳定币、自动做市商、闪电贷、MEV 等概念的解释。Matt 甚至完整描述了一个「流动性挖矿(及塌陷)」的流程,Olympus DAO 再次不幸被鞭尸。他对套利的批判也是充满人本关怀的,人们把钱放在 Crypto 里,而 Crypto 已经建立了非常有效的让其他人把他们的钱拿走的方法(扎心)。「目前还不清楚这是不是建立金融系统的好方法。」他最后说。
在第三部分的最后,Matt 构建了一个「屠龙少年成恶龙」的故事。比特币诞生的初心一部分是对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反抗和解构,而当越来越多的银行家和交易员涌入之后, Crypto 世界迎来了自己的 2008 年,「在 2022 年发现了传统金融在 2008 年就发现的东西」。Terra 崩盘,并将这种危机传染到 3AC、Celsius、Voyager Digital 等机构。但幸运却又充满讽刺意味的是,与 2008 年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及政治不稳定的金融危机相比,2022年的 Crypto 危机似乎与现实世界的影响完全隔绝。这是因为这套系统仍然是高风险市场,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也是较弱的,即使比特币、以太坊、DeFi 都突然消失,大部分物理世界的生意仍然可以正常运转。
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着重谈了对「信任」、「金钱」、「社区」和「金融」四个概念的理解。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整篇文章,我仍然建议读一读第四部分,关于 Crypto 初心的追问和探索贯穿其中,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最后的最后,来回顾整篇文章,为这篇读后感画上句号吧。Matt Levine 充满好奇地观察着 Crypto 世界的光明与黑暗的截面,恪守着金融是为现实服务的准则,不断警示读者对价格曲线和旁氏游戏保持警惕。Crypto 并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东西,在那些似是而非的创新背后,既有坚实的密码学和计算机技术,也有经久不衰摇身一变的金融游戏。无论是怀疑者还是信仰者,都请回到初心上来,重温它的原理,只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我们方可说在建设更好的世界。
2022.10.27
freeyao
标签: 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