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真知计划#
#寻找故事家#
1《闽清县雄江镇梅洋村饭宅自然村》摄影:我是圆的
山里的孩子与空巢老人(原创摄影+随笔300字)
作者:我是圆的
生存第一。好长一段时间来,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焦点。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地各级政府也一直在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回村发展与老人孩子团聚的人还不是好多。前些天我跟随福州的部分摄影师一起到离省会福州百八十公里外的闽清县农村去采风,一路就难遇几个人。感觉人成了我们这个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人口大国的稀罕物。下午一点半前后,好不容易在梅洋村饭宅自然村一所比较破败的老房子里,以及其门前的小溪上遇到了一位闲坐在房前的老人,和还在溪里嘻戏玩耍的二个小女孩,我兴奋不已。我感觉她们就是我的童年和祖辈,于是我就举起了相机,毫不吝惜地拍下这深藏心里的记忆与不可复制的过去。
读到这,或许你要问我的童年是咋样?由于年代久远,我仅记得,童年里的农村人口比较多,不仅有数不清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弟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还有一长串记不住的本家亲戚。亲亲我我,他们白天下地,晚上就会聚集在一起东拉西扯,交换信息,交流着从村里到村外的一切事。而这时,我们这些紧跟在大人身后的孩子,就会在一旁聆听他们所言。如果当晚跟出来的孩子多,我们就会另起“炉灶”,围在一起诉说鬼故事相互惊吓,或到门外顽皮打闹,捉迷藏等等,好不热闹。
时过境迁,物非人非。我出生的塘池自然村,不仅房子被拆得一房不剩,就连长了千百年谷子的千亩良田也都长上高楼。不仅童年回不去,就连渐渐被淡忘的记忆也被时光抹平。因而也就有了下面这些画面单一,光影作用不是很好的照片。以慰吾心。反朴归真,让没有那么多纷争的纯朴乡情与安逸的生活,留在永恒的记忆里,与余生做伴一同进向终结的天堂。
拍摄时间:2021.12.5,13:12-13:47;
拍摄天气:晴,有太阳;
拍摄地点:闽清县雄江镇梅洋村饭宅自然村;
所用器材:尼康D7100+++尼康AF-s16-80,DX,1:2.8-4E ED;
拍摄方式:手持、抓拍;
拍摄目的:练手、玩玩或请教。敬请线上线下专家与条友批评斧正授我渔。谢谢!
图片排列:拍摄先后为序。
一、记忆中的老人:
2《记忆中的老人1-1》摄影:我是圆的
3《记忆中的老人1-2》摄影:我是圆的
4《记忆中的老人2》摄影:我是圆的
5《记忆中的老人3》摄影:我是圆的
6《记忆中的老人4》摄影:我是圆的
二、记忆中的童年:
7《记忆中的童年1-1》摄影:我是圆的
8《记忆中的童年1-2》摄影:我是圆的
9《记忆中的童年2》摄影:我是圆的
10《记忆中的童年3》摄影:我是圆的
11《记忆中的童年4》摄影:我是圆的
作者我是圆的及其简介:
我是圆的,本名陈丰。诗人,诗歌评论家。福建省自学成才者。福州福清市城头镇人。他出生在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黎升村塘池自然村一个普通家庭,幼年跟随大姨妈刘兰英在仓山区仓山镇联建村白鹭岭长大。做过农民、木工、泥水工、电工,商店营业员、采购员、核算员和多家报社的编辑记者、文化干部、政协委员、福州市晋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晋安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图书馆副馆长、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福州市文联委员、福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州市城市管理民评代表、政风行风廉政监督员,福州市群众路线教育督导组成员,民盟福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小组成员、民盟福建省委社科委委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福州市鼓楼区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资深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等职。1989年发表作品,1996年辍笔停止写作;2008年12月上网开博重归写作。已出版诗集《日子那边》《月圆月缺》《我把风留在了风中》《抚摸自己》《我是你的颜色》《时间之外》《在你的江南》《落单的幸福》《像鱼一样的鱼》等书;此外他还计划出版《书缘(随笔)》和《100人读100首——陈丰诗歌鉴赏》《诗歌陈丰》《当下福州诗歌导读》《陈丰评诗》等书。
标签: 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