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舍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闺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挥一挥扎清楚的染,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围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围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
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拾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糊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奏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家人"可以是由生育或婚姻而结成的亲属,也可以包括任何要拉人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B.在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亲属关系网,但网与网所罩住的人不会重合,更不会完全相同。
C.每户人家除了亲属圈子,还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在居住地周围划出与其势力相应的地缘圈子。
D.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是因为人一旦失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随之淡漠,其社会圈子也会变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社会里,家的规模可随着事业的扩张而扩大,可以汇聚起兄弟伯叔的力量。
B."生活堡垒"一词,形象说明了夫妻感情的凝合力量能使家庭成为获取安全感的地方。
C.乡土社会里的家,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配轴在夫妇之间,两轴都非临时性的。
D.乡土社会里的家,因事业发展需要很追求效率和讲究纪律,因而不讲究个人情感。
3.下列不能体现上述两则材料中关于我国乡土社会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家有干口,主事一人
B.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C.人大分家,树大分枝
D.立德立身门风正,克勤克俭家业兴
4.请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和西洋的家庭有哪些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燕山有棵沧桑树
梁衡
①北京之北一百多公里处就是河北的兴隆县,境内有燕山的主峰雾灵山。正是秋高季节,几个好友乘兴登山,一路黄花红叶,蓝天白云。松鼠横穿于路,野雀飞旋在树,鸟鸣泉响,好不快活。正走着,忽见路边有一指路牌:沧桑树与见证桩。不觉好奇,就下路拐入荒径,攀荆附葛,爬上一高坡,顿现一树一桩。
②树是一棵奇怪的大松树。根基部十分壮大,盘根错节与山石一体,已分不清彼此。原树已经粘死,而在侧根处又长出一棵新树,有合抱之粗,浑身的鳞片层层相叠,青枝桃着绿叶在秋阳下闪闪发光。树身成“7”字形,斜出石缝向山外探去,蜿蜒道劲,如一条苍龙欲腾空而去。大家正说这树像龙,当地的朋友说,这树还真就与龙有关。
③原来,历代皇帝都自比真龙天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他就位后即在遵化县选定了自己的龙寝之地,后人称东陵。为使陵寝安宁,东陵以北兴隆境内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就全部划作“后龙风水”禁地。封建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伸手一指,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占就是二百五十四年,直到民国成立后的1915年才解禁。山之禁,树之福,这棵龙形松,四季有人护,过了二百多年平静舒心的好日子。笑看冬去春来,静听花开花落。
④1931年日本人侵占东北,1934年南下占领兴隆,直逼北京,当年的这一片皇家禁地又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一场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在这里反复拉锯。其间数不清出了多少民族英雄。最著名的一个是孙永勤,本是一普通农民,小时曾读私塾,粗通文字,又习得一身武艺。他耻为亡国奴,便串联村里的十六位弟兄,拉起一支"民众军"、自任军长。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称“抗日救国军”,一直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以至于日本人诱降国民党,与何应钦谈判签定《何梅协定》时都将灭孙永勤作为一个筹码。而1935年8月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为抗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将孙永勤与吉鸿昌瞿秋白等并列,说他们"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孙永勤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寡不敌众又腿部负伤,被团团包围。最后孙永勤以下七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这棵树目睹了一群英雄的诞生。
⑤"沧桑树"下还有一截二尺多高如水桶之粗的树桩,旁立木牌,上书"见证桩"三字,这是当年日寇掠夺当地资源的见证。我俯下身去想辨认一下树桩的年轮,只是经年的风吹雨打,横截面上的本质已经朽去,用手一摆,即成碎末。但整个桩子的大形还在,短粗挺直,身带焦痕,挺立于荒草乱石之中,似有所言。
⑥看完"沧桑树"我们又重回登山主道,继续上山。秋阳如春,正是果熟季节,路两边赤、橙、黄、绿,摆满销售和等待外运的核桃、柿子、苹果、山楂,排起两道长长的水果墙,农民的笑意都挂在脸上。近年来这里浅山处大力发展经济林,林果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深山处开辟成国家森林公园,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全县的高山密林间有大小径流八百条,昔日的"龙风水"地已经成了京城的重要水源地。
⑦随着山路上行,两边的树木愈来愈密,约一小时后终于穿出树海爬上燕山高处的雾灵山峰。我登上燕山之巅,遥望群峰从山海关一路奔来,长城起伏其间,脚下是一片树的汪洋,胸中荡起一幅历史的长卷。这时只见远处绿波中现出一团飘动的火苗,那是刚才上山时路过的一片花楸树林。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树种,大概只有这燕山深处才有吧。都说枫叶红于二月花,这花揪叶子是枫叶的三四倍大,叶面厚实。花楸树树身高大,只在悬崖深壑、人迹不到的地方生长。秋风一过它就红得像浸了血,着了火。我又想起了刚才那棵穿越战火而来的"涂桑树"和劫后余存的"见证桩"。这块土地在民国时和新中国成立初称热河省。热河,热河,好一片热土。先经过了二百五十四年的皇封冷藏,又经民国三十多年间的军阅混战、外族入侵和国共内战,终于回归于民,现已休养生息出这般模样。
⑧山不转水转,人会老树还在。一截树桩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苦难,一棵树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三个半世纪的治桑。无论是朝代更替、人事变幻,还是自然界的寒来暑往、山崩地裂,都静静地收录在树的年轮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形松外表奇特,蜿蜒道劲犹如苍龙,皇帝因此把这片山林划为禁地,长达二百余年。
B.帝王的封山之举,虽是封建专制的典型表现,客观上却为古树的生长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
C.文章写日军对孙永勤的恨之人骨和党中央对他的高度评价,突显出孙永勤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
D.经年风吹雨打,见证桩却身带焦痕、依然挺立,暗示我们民族经历的苦难不会被轻易抹去。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出现的四字词语和对偶句,使得整算文章的句式富于变化,又突显典雅凝练的文化意蕴。
B.文章多处出现时间、人数等数字,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阅读的真实感,体现出作者写作的严谨。
C.本文描写秋果突出其果熟季节的色彩斑斓、果实众多,《故都的秋》则突出秋果淡绿微黄的清静之色。
D.文章以"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写眼前景、叙过往事、抒心中情,三者有机融合,丰富而厚重。
8.文章第⑦段画横线处对花楸红叶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作者梁衡认为,文章若要打动读者,则需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本文抒发了哪些“大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噜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途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
【注】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此处指韦中立。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仆道不笃
B.今之众人 为众人师且不敢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由魏、晋氏以下
D.不齿相师 不闻有师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短暂停顿。
B.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
C.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抗颜,意为举首仰面,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
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发人深思。
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4分)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分)
(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4分)
15.两则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南歌子
苏轼
再再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登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注】①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②鬓牙:乖忤违背。③骑鲸公子:指李白,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其荐""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
B.“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与《赤壁赋》中“渺沧海之一粟”营造的意境相似。
C.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
D.本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
17.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两句,以《诗经》中的典故来揭示曹操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声音角度谊染月夜天姥山阴森可怖的句子是“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并归结出时世艰难是衰颓不堪的根源。
(4)面对人生短暂的苦痛,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来化解,告诉我们,如果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但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所以我们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班级将开展期末语文学习小组交流展示活动,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类型的交流任务,但有些小组在准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你作为活动的总负责人,请组织同学讨论并完成如下任务,为此次交流展示活动做准备。
任务一:
第一小组计划围绕“家乡文化生活”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他们将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成果汇编成《家乡风物志》,现需对下列文段进行加工,然后将其作为卷首语,请帮助完成相关任务。
乡土是人生的来处,也是人生的归宿。她无私而宽厚,给予我们人生初始的温暖和终极的关怀,带给我们不可替代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因熟悉而信任,因传统而自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乡土的味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渐渐淡去。曾经难离的故土,变成了回不去的家乡;曾经世代因袭的生活方式,变成了不愿重复的命运。在流淌的时光中,异乡与故乡的______日益模糊。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乡土都不应成为前行时遗忘在身后的风景,也不应仅仅成为______的乡愁。乡土需要赤子的关怀与回报,美好的生活需要永远_______,幸福的家园需要永远安宁。
要俯下身来,亲近、了解与热爱这片土地。乡土深藏着民族的文化根脉。只有俯下身来、亲近泥土,才能从乡土中汲取________的成长力量。要永葆乡土情怀,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怀有敬意,理解他们的忧乐甘苦,欣赏他们的质朴可爱。"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之所以饱经沧桑且始终生生不息,就在世代代勤劳朴素的人们在这里的辛勤耕耘中。那些看似简单甚至单调的日常生活,蕴含着平凡人丰富的情感、坚守的价值和美好的追求。
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3分)
A.界线 挥之不去 继续 滔滔不绝 B.界限 挥之不去 延续 源源不断
C.界线 记忆犹新 延续 源源不断 D.界限 记忆犹新 继续 滔滔不绝
20.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土地世世代代黏着向泥土讨生活的人,他们生根、繁衍
B.向泥土讨生活的人们,世世代代黏着在土地上,生根、繁衍
C.在土地上生根、繁衍,向泥土讨生活的人们,世世代代黏着在此
D.人们向泥土讨生活,生根、繁衍,世世代代被黏着在土地上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之所以饱经沧桑却始终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于世世代代勤劳朴素的人们在这里辛勤耕耘。
B.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之所以饱经沧桑却始终生生不息,就在世世代代勤劳朴素的人们在这里的辛勤耕耘中。
C.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之所以饱经沧桑且始终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于世世代代勤劳朴素的人们在这里辛勤耕耘。
D.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之所以饱经沧桑却始终生生不息,就在于世世代代勤劳朴素的人们在这里辛勤耕耘。
任务二:
第二小组计划围绕“现代诗意象探究”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过程中需用到闻一多的短诗《小溪》,但同学们对其意象的探究仍有不完善之处,请帮助他们解决。
小溪 闻一多
铅灰色的树影,是一长篇噩梦,横压在昏睡着的小溪底胸膛上。小溪挣扎着,挣扎着……似乎毫无一点影响。
22.请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列表格。(5分)
意象
意象的特征
寄寓的情感
树影
严酷冷漠、强劲有力
小溪
任务三:
第三小组计划围绕“试写新闻评论”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但同学们对下列新闻事件的评论角度把握不够准确,请帮助他们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6年前,济南9岁少年李梓豪在某知名电商旗舰店购买了一台电脑主机,使用期间,电脑多次遭不明原因故障;2021年2月,当他再次遇到电脑故障时,主动联系客服,容服的回应却是“标注错误”,以此来推卸责任,并最终不再回复。面对商家的狡辩与傲慢,不甘心的李梓豪决定维权。父亲帮他查找法律条文,经过仔细的搜索与比较,他们认定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没有代理律师,他们自学《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最后,父亲用李梓豪写的起诉状,参与法庭答辩,最终赢得官司,获得赔偿。
23.请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新闻事件,选取两个不同角度简要点评。(每个角度不超过30 个字)(6分)
①角度一:
②角度二:
四、写作(5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破防”本指突破防御,最初是网游用语,后词义引申,如今多指心理防线被突破,产生不可抑止的震动。无论是"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和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上的一个个"中国式浪漫”,还是身处困境中普通人之间的暖心互助,有时甚至是一句戳人泪点的台词、或一段令人感慨的影音,都足以让人默默道出一句"破防了"。
请以“那一刻,我破防了”为题目,选取学习和生活中让你破防的某些人、某些事、某些景物、某些时刻等,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情感真挚;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套路,一般是指成系统的技术、方式、方法等。也有人说,套路,顾名思义,就是套用别人的路走出来。别人绞尽脑汁走出一条构思的新路,有人觉得好,可自己走不出,于是就开始套。当下中学生的写作中乃至中高考的考场上,依然存在不少"套路"作文,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语文老师拟开展一场"我看'套路"作文"的班级讨论会,请你思考"套路"作文有哪些表现?其本质的特征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写一篇讨论会的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B(“但网与网所罩住的人不会重合”理解有误,网与网所罩住的人是可以重合的,如后文说兄弟两人各人有其妻子儿女,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网,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是兄弟二人的两张网下重合的人。)
2. D(“因而不讲究个人情感”理解有误,原文是说“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并非不讲究个人情感。)
3.C(A项“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体现了每个网络都有其网络中心的观点;B项“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体现了势力的大小影响亲属圈子及地缘圈子的大小的观点;D项“立德立身门风正,克勤克俭家业兴”体现了家是一个事业组织,为了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家庭需要有家法约束的观点;C项“人大分家,树大分枝”是说子女成年,要分家单过,此意义在文中无体现。)
4.答案示例:材料一先由中西方“家”的范围的不同,引出关于“家”这一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范围模糊的问题(1分);接着用比喻的方式分析该问题,提出中国乡土社会的格局像是把石头丢在水面而形成同心圆波纹的观点(1分);然后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1分)继而从地缘关系的角度通过具体事例进行阐述(1分)。(或者“先引出话题(现象)——中国人“家”的概念界限模糊(1分);接着提出观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特点是差序格局(1分);最后分析问题(论证观点)——从亲属关系论证差序格局的特点一是‘己为中心’(1分);从地缘关系论证差序格局的特点二是‘富于伸缩’(1分)。”)(若只写出“引出话题——提出观点——分析问题”等类似的整体框架,未有分析,得1分;若能够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可结合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具体给分。对提出观点的分析中,应答出“中国乡土社会的格局像是把石头丢在水面而形成同心圆波纹”或者“差序格局”这一具体观点。)
5.①西洋的家庭是界限分明的,而中国的家庭范围是伸缩自如的。②西洋的家庭功能单一,生育即是其主要功能;而中国的家庭除生育功能,还担负其他很多社会功能。③西洋的家庭夫妇是主轴,子女是配角;中国的家庭主轴在父子、婆媳之间,夫妇成了配角。④西洋的家庭夫妻间重感情的凝合,中国的家庭注重事业的经营。
(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6.A (因果关系不当,原文说皇帝选定龙寝之地后,“为使陵寝安宁,东陵以北兴隆境内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就全部划作‘后龙风水’禁地”,并非因为龙形松外表奇特,这片山林才被皇帝划为禁地。)
7.D(“以‘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索”理解有误,“沧桑树”只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而且有关历史变迁的内容也并未贯穿全文。文章的线索应为作者的游踪,即登山的过程。)
8.①对花楸红叶的描写,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燕山之巅独有的壮丽美景,富有感染力;②花楸红叶“红得像浸了血,着了火”,象征着这片热土上倾洒的民族热血,烘托了作者内心为沧桑历史而激荡的热烈情感/象征着当下农民火热的新生活。③这片美丽的风景,引发下文作者对“沧桑树”与“见证桩”的联想和回味。(整体答案组织应关注景物本身、情感、结构等不同角度的作用,若两点都答同一角度的作用,则只得2分。第②点中的象征意义,可以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英雄奉献等角度作答;也可从农民火热的新生活角度作答;任意答出一点象征意义可得2分。)
(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通过叙写沧桑树所见证的帝王封山、抗日救亡及当下封山育林涵养水源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燕山这片土地沧桑变化的感慨/对历史的铭记;②通过写孙永勤在民族危难之时的抗日救亡行为,表达对我国历史上以孙永勤为代表的革命英雄的景仰钦佩之情;③通过写当下大力发展经济林,燕山林果丰饶,“后龙风水”地成为重要水源地,表达了对土地回归百姓、造福百姓的欣慰/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8分)
10.B(A项,名词,风尚/名词,道德修养;B项,都指“一般人”;C项,动词,低于,差于/名词,时间、次序在后;D项,动词,拜师/名词,老师。)
11.A (正确断句为: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12.B(“足下”不是谦辞,而是对对方的敬称。)
13.D(“赶不上韩愈”无中生有,文中只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并未与韩愈比较。)
14.(1)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人们不仅会辱骂我,也会因此辱骂您。
[关键词“病”(辱骂、诟病、指责)、“以”(因为)、“见”(表被动/动作承受者,“我”)各1分,大意1分。]
(2)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关键词“砺”(磨刀石)、“日”(每天,天天)、“参省”(检查、省察)、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
(3)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称为天门。
[关键词“限”(像门槛一样)、“谓”(称作,称为)、定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15. 同:两则选段都用到了举例论证。韩愈通过列举当下的社会现象、柳宗元通过举韩愈之例来论证观点。(答出道理论证亦可)(1分)
异:韩愈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对比;(1分)柳宗元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引用孟子和屈原赋中的话,同时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比喻少见多怪。(1分,写出“引用论证”或者“比喻论证”任意一种方法即可)
(如只答出术语未有分析扣1分,分析正确但未出现术语正常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6.C(“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理解有误,词中并未将方士求仙、渔人泛舟与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进行比较;两种生活实则一脉相承,都是词人超脱旷达的精神体现。)
17.①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本词说渐渐地中秋又过,自己已是两鬓花白,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早生华发”一样,都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②功业未就、平庸无为的自嘲/哀伤/伤感。本词说自己为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有感叹个人渺小,才华无法施展之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与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对比,突出了对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自嘲。③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或自我安慰)。本词说“笑看潮来潮去”,希望与李白相伴,写下豪迈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人生如梦”,但以酒祭洒江月等,都体现了词人看透世俗、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
(6分;每点3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中概括1分,对两首词的分析各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也
(8分;每写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 B(“界线”与“界限”都可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但“界线”一般针对具体的事物,“界限”针对抽象事物,根据语境,“界限”更合适。“挥之不去”指压在心头,无法排解,一直在脑海中回想,怎么也忘不掉;“记忆犹新”指对过去的往事还记得很清楚,好像最近发生的一样。此处语境描述对象为“乡愁”,强调“乡愁”的时时伴随,故“挥之不去”更合适。“继续”强调接着、持续之意,“延续”强调延伸持续,有代代相传之意。根据语境,美好的生活需要“延续”,表述更合适。“源源不断”形容事物连续不断;“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多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语境的描述对象为“成长力量”,故“源源不断”更合适。)
20.B(根据前文“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的表述顺序以及一般逻辑顺序,可知人们首先“世世代代黏着在土地上”,继而在此“生根、繁衍”,故排除C、D;前文“安土重迁”“骨肉相附”的主语都是人,下文也应以人为主语,而非土地,故排除A。)
21.D(“之所以……,就在于/是因为……”为因果关系的固定表达,A、C项,“之所以……的原因”重复赘余,故排除;且C项中,“饱经沧桑”与“生生不息”是转折关系,不能用“且”;B项,“之所以……就在……中”,搭配不当,句子表述不够连贯,故排除;故选D。)
22.①执着追求(或向往自由)、顽强抗争(或倔强坚韧)、柔弱无力(弱小卑微)(2分)(共2分,每个词语1分,答出两个词语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②对严酷的外在环境的无力;对弱小生命顽强追求理想(自由/未来)的赞美;对强大的反动势力的憎恶。(3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3. ①商家角度:诚信经营,负起责任。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积极解决。
②消费者角度:要敢于和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③孩子角度:要关注生活现实,善于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④家长角度:鼓励和帮助孩子关注真实生活,直面挑战,解决问题。
(6分,每点3分,任意选择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点评,意思对即可;若学生未答出如“商家角度”、“消费者角度”、“孩子角度”、“家长角度”等具体角度,而是直接表明观点,只要两个观点言之有理且不重复,则不扣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50分)
24.(一)写作指导
(1)“那一刻,我破防了”一题,学生要选取学习和生活中让自己破防的人、事、景、或时刻,重在细致描绘自己“破防”那一刻的心理感受,情感要真挚自然,思想要健康向上,且要有细节描写。高一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应比初中有所提升,不要就事论事、繁缛行文,而是要达到叙述流畅、语言简练,并能达到人、事、景与情感的自然交融或者“以小见大”的理性思考。
(①记叙文评阅37分切入,若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表达自如,语言通顺,能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则不低于37分。②作文应重视细节描写。若只是抽象、笼统地写人叙事,未对典型人物、场景、事件等进行细节描写,则最高不超过40分。③作文围绕“破防”,重视情感表达的强烈度。要围绕“破防”具体展开,所表达的情感要能够引起人的“破防”,应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若情感表达强度不够,最高不超过40分)
(2)“我看‘套路’作文”一题,学生可围绕提示中所问的三个问题展开写作,即“套路”作文有哪些表现?其本质的特征又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也可围绕其中的一两个问题着重论述。写作时注意议论要有现实针对性,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文体要求,要有读者意识。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刚学习议论文写作,对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不宜刻意拔高,能提出正确的观点,并对其进行有效论证,达到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即可。
(①议论文评阅37分切入,若文章立意合理,论点清晰、有相应论证分析、论据呈现,语言通顺,能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则不低于37分。②作文应围绕“套路作文”的主题展开,针对套路作文的表现、特征等进行论述分析,不可空泛地谈“套路”。若文章大部分篇幅在谈“套路作文”,有小部分内容(1/3左右)跑偏,泛泛而谈“套路”,且语言表达较为突出者,最高不超过42分;若文章一半以上篇幅都在泛泛而谈“套路”,即使有小部分篇幅谈及“套路作文”,最高不超过37分,依据涉及的篇幅与思路、语言,可考虑在30—37分之间。③若未关注到发言稿要求,未呈现发言稿格式,则扣2分。)
(二)对评分标准的说明
①细化作文评分标准,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评卷误差,为老师和同学们做质量分析提供更具体可靠的数据,并让同学们明白每一个评价维度的具体要求及自己努力的方向。
②各项分值不同,主要是考虑到课标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写作实际。高一学生应对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关注和比较深入的思考,对自身定位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自身价值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因此本次作文评分标准侧重于思想内容(立意、选材、情理、思辨等)。
③老师所给出的每一分都是责任,对学生都很重要。所以无论学生得分多少,每一项打分都应尽可能地准确、客观,以便于学生知道自己在写作上的优点与缺点,从中得到鼓励或者教训;而不能大致判断一下作文的总分,然后随意将其分到各项。更不要仅看题目就判分。有些作文题目虽不醒目,不恰当,但行文过程中是围绕材料写的;所以要看全文,避免误判。
④学生作文只要基本达到了某一项的某个等级的要求,就从该项该等的最高分切入,比如,基本达到了“主题与内容”A等级的五点要求,内容就打20分;如在该项该等级的某一个小的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其余要求基本达到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下调1—2分。
⑤在不同分项中交叉的部分,一般不重复扣分。比如某篇作文内容东拉西扯,胡乱拼凑,如果已经在“主题与内容”这一项的D等级以下打了分,一般就不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的E等级打分,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C或D等级打分;如果 “主题与内容”这一项是在C等级打的分,那么“结构与表达”这一项就应该在D等级以下打分。
⑥作文已写够700字,但没有写完,只在“结构与表达”这一项酌情扣分,其余项正常打分。
⑦作文字数不够的情况,作如下处理:
不足200字的,“主题与内容”和“结构与表达”在E等级打分;“书写与标点”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0分。
介于200到3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9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D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7分。
超过300不满4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12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和“书写与标点”可在C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25分。
超过400不满5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16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C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在B等级以下打分。总分不宜超过32分。
超过500不满600字的,“主题与内容”一般给21分以下;“结构与表达”在B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40分。
超过600不满700字的完整作文,除“主题与内容”这一项不打满分外,其余各项可正常打分。
以上字数不够的作文,打分时可根据作文内容、书写情况等在给出的标准上略有浮动(极少数字数虽少但基本完整、写得精炼的作文给分可以有较大上浮)。
⑧宣扬淫秽丑恶现象的作文,各项均在E等级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0分。
⑨与题目(或材料)毫无关系或可以确证为抄袭的作文,“主题与内容““结构与表达”均在D等级以下打分,“书写与标点”正常打分;总分不宜超过15分。整体抄袭前面阅读文段,或大量摘抄前面文段内容凑数的作文,总分不超过5分。
⑩其他扣分说明:缺标题扣2分;满400字而不足7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
(三)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
类别
主题与内容(25分)
结构与表达(20分)
书写与标点(5分)
A
(21—25分)
主题:①主题(或观点,下同)鲜明。②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③对事物、现象、问题等有较为理性、深刻的认识。
内容:①内容切合题意。②能围绕主题选用适当、比较充分、比较新颖的素材。③记叙文能做到写人、叙事、写景等生动鲜活,有一定的现场感。议论文能做到论证充分,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④抒情自然,感情真挚动人;说理比较严密,能令人信服。
(17—20分)
①记叙文能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记叙顺序,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议论文结构严谨,论证比较严密,论述层次清楚。
②记叙文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文能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③语言准确、简洁、有表现力(记叙文叙事描写有现场感、画面感,能自然地表情达意,感染读者;议论文语言具有一定的形象性,逻辑严密,有说服力)。
④无明显语病和堆砌华丽词句凑数现象。
(5分)
字体基本工整,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能恰当使用标点来表情达意。没有错别字。
B
(16—20分)
主题:①主题明确。②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③对事物、现象、问题等有较为理性的认识。
内容:①内容切合题意。②能围绕主题选用适当的、比较充分的素材。③记叙文能做到叙事具体生动;议论文能做到论证比较充分④记叙文有真情实感,议论没有明显的禁不起推敲的地方。
(13—16分)
①记叙文结构完整,写作顺序合理,有详略之分。议论文论述层次清晰,论证比较严密。
②记叙文能恰当使用表达方式,议论文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
③文从字顺,语言比较简洁,能自然而恰当地表情达意。
④语病很少,较少无意义、不恰当的堆砌。
(4分)
字体易辨认,书写规范,卷面大体整洁,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有个别错别字。
C
(11—15分)
主题:①有主题(或观点)。②价值取向合乎情理。
内容:①符合题意。②能大致围绕主题选用素材。③叙事比较清楚;议论尚能言之有理。
(9—12分)
①记叙文结构完整,能把事情说清楚,分得清重点。议论文论述层次基本清楚。
②语言基本通顺,有两三处病句或表意不清的地方,或者有在作文开头和结尾用无意义的排比句凑字数的现象。
(3分)
字迹清楚,错别字不超过3个,涂改不很多,标点符号不很规范。
D
(6—10分)
主题:①看不出主题是什么。②价值取向不够健康(不在于作文内容是否表现了人性、社会中的阴暗丑恶现象,而在于是作者对这些现象的判断与认识是否理性,是否背离了普世价值)。
内容:①不太符合题意。②内容非常空洞(主要包括两类:内容过于单薄贫乏,通篇堆砌过多套话废话或大量无关内容;作文虽完整,但字数太少)
③记叙文中心不明,叙事不清;议论文观点模糊,或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5—8分)
①记叙文没能把事情说清楚,或者完全主次不分。议论文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楚,论据与论点之间没什么关系。
②病句和表意不清的地方较多,读起来觉得不通顺或表意含混不清。
(2分)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脏乱,标点符号使用随意。
E
(5—0分)
主题:①让人不知所云。②价值取向不健康、不正常、甚至完全错误。价值取向出现严重错误(指赞美、宣扬假、恶、丑、邪等不良的现象或心理。)
内容:①完全不合题意,与题目无关。
②无中心,内容散乱,让人不知道在写什么。③可以确定为抄袭的作文。
(4—0分)
①结构不完整,不足200字的残篇(没写完的作文)。
②语言不通,辞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
(1—0分)
字迹不易辨认,错别字多,卷面杂乱,不会区分标点符号。
(四)评卷说明
作文阅卷为双评;评卷时作文为分项打分,系统自动合成总分。请老师们认真研读作文评分标准,熟悉并准确把握评分标准中每一分项每一等级的打分区间和具体要求。希望老师们逐渐养成分项打分的习惯。
【37分(相当于60分卷的45分)切入打分,45分(相当于60分卷的54分)以上为高分作文,42分(相当于60分卷的50分)为佳作,40分(相当于60分卷的48分)为优秀线,30分(相当于60分卷的36分)为及格线。格式错扣2分,无标题扣2分,错别字1个扣1分,最多扣3分。】
【参考译文】
(甲)唉!古代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让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原因),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老师,就觉得近于谄媚。”唉!尊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乙)承蒙您来信说,想要拜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冒昧地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被人们嘲笑和侮辱(的风险),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聚在一起咒骂(他),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并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认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我有幸遇到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地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说的话(是正确的)。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有错的)只不过是(感到惊怪而)狂叫的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来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分享旨在服务教学,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