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网友发来私信,就是下图。他应该是希望我推荐一篇与《撒野》《伪装学渣》等小说有关的优秀作文。可是关键的两个字好像不能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原因不得而知。
另外,现在有一个冲突,就是很多老师不希望学生写,而不少学生想写,有的常常处在试探的边缘,有的干脆敞开了写。
可以很明确地说,在作文中引用句子没问题。像“希望我们都能像对方一样勇敢”这样的句子,只要引用得当,还可以给文章加分。
不过,如果在一次作文中很多学生同时引用了某一句话,那这句话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甚至会让老师觉得太套路,今年中考阅卷老师就发现了这个现象。
有的学生喜欢在作文里指名道姓地讲述小说里面的故事,这不太可行。上面《这里还有温暖》一文中突然冒出来一句“17岁的蒋丞遇到了顾飞,两个对生活不抱有希望的人互相救赎,成为彼此的光”,没看过此小说的老师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写的是个啥,当然,这样写本来就不行,内容很空洞,老师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对生活不抱希望?他们是如何互助的?结局如何?不把这些讲述清楚,后面的“他们告诉我,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这个结论就是虚的。
那能不能比较完整的讲述主人公的经历,从而表达一个中心呢?也不可行。这篇《我心中的期盼》就是这样做的,整篇文章就是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这就是个故事梗概,后面自己的感想写得再好,文章也太不成立。再说,“我心中的期盼”,标题中有“我”,文章就要写真实的生活,写“我”自己的事情。
写读后感的话,如果老师没有圈定范围,可以写这类小说,但要找准切入点,比如,全文可以围绕“勇敢”来写,写书中人物的“勇敢”,写自己由怯懦变得“勇敢”了,而且,最好不要像记流水账一样讲述故事,也不要动不动就“互相救赎”。其实就是写一篇正常的读后感,重点是写“感想”,文章要中心明确,由书及己,详略得当,思路清晰。
上面这篇关于《撒野》的读后感的关键词应该是“永不言弃”,那全文就要围绕“永不言弃”来写,那么,文中就要写蒋丞在遇到困境时是怎么做的,很显然,文中废话很多。不过,作者的叙事能力还是不错的。
下面这篇考试作文《少年》(这里临时改为“像蒋丞一样”)是我见过的学生作文中写相关人物写得最好的一篇,作者的老师也把此文拎出来给予了肯定,同时说写此题材要慎重。
首先,文章对小说里的人物(蒋丞?)进行了再创作,也就是把他变成了生活里的某个人物,作者真是用心良苦;其次,所有的故事都与“学习”有关,没有旁生枝节;然后,文章的语言比较精练。不过,此文也有明显的不足,文章最后落在“勇敢”一词上,而前文主要写“努力”,不如把“勇敢”换成“努力”或者“信仰”,开头也要改一下。
当然,在作文中能不能涉及此类小说中的人物,还是要听自己老师的。
标签: 考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