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教师群里,有个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向大家求助。
这位老师说,班上不少女生迷上了原dān小说,还会把它们写进作文,希望能有办法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dān美引导到文学作品。
然后,群里的好多老师都表示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看来,这不是个别现象。
对于看书,老师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部分老师认为需要引导学生,但要讲究策略;一部分老师觉得,不要干预,因为干预不了,也没必要把书籍归类太细,就把它当普通网络小说看待。
对于作文,老师们的意见大体一致。
学生的作文,主要包括三类。
一类是讲与小说有关的故事。
有的就是缩写,或者拎出一条线来写;有的是模仿创作。
这篇《暖阳》全文就是单纯地讲故事,至于人物之间的关系、几个人为什么要相聚、相聚的意义何在,都没有说清楚,文章也没个中心。但也许学生自己写得很开心。
这篇《阳光》中说,“我在这里感受到有人迎接我回家的温暖,一丝阳光照在心间”,这里的“温暖”到底指什么,不甚明了。一篇不足400字的文章,共提及了两本原dān小说,从信手拈来的小说句子来看,作者也是个小原dān迷。当然,作者还是有一定的组材能力的,用“温暖”一词串联起了两个素材,文章结构还算完整。
一类是引用小说里的句子。
有的学生会在作文里用一些句子。
有的句子跟文章没什么关系。这篇《留下书籍嗅闻书香》的结尾全段都来自某小说,内容就很尴尬,什么叫“滚烫”的书香?“草扎的精神”竟然是“万寿无疆”?这就是典型的夹带私货。
有的就是病句。“遇见是生命最意料之外的意外”,看起来深沉又苍凉,其实就是个没有逻辑又重复的句子,就像“所有的困难与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一样。
有的纯属画蛇添足。“少年的心事”这样的句子基本上只能感动自己。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就是最显眼的败笔。
当然了,用得恰当的也有。
第三类,写读后感。
有时候,你决定写什么,就决定了你大致可以写成什么样。
这篇《读〈伪装学渣〉有感》是五年级学生写的,围绕“自恋”选取了三个素材,构思还挺好的。只是,“书”没有选对,文章的格调怎么也高不起来。有老师建议此类作文应该都给零分,算是给学生提个醒。
有个老师看到学生写读后感写的是这小说,直接就“惊呆了”。
第四类,直接赞美原dān。
一个五年级老师说,班上的学生赞美原dān的文章震惊了全体阅卷老师。
这篇《见闻》也是直接赞美,没有丝毫避讳。
除了那些引用原dān句子比较巧妙合理的,对于其它的赞美、缩写、改编文,老师们的态度大体就是“不想看到”。
不是反对大众对原耽的喜欢,而是当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写了几百字而好像什么都没有写时,心里就会不是滋味。
能理解学生对于喜欢的书、人想要写点什么的心情,但什么能写在大作文中,什么最好不要写在考试作文里,什么要放在心里,什么可以在随笔里倾诉,学生还是要好好想一想。
标签: 读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