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刘火
唐广德二年(764年),大约六月末、七月初,因好友加金主的剑南节度使严武于五月英年早逝,乾元二年(759年)冬从甘肃同谷入蜀、客居成都、梓州约五年(760-765)的杜甫(712-770),买舟自锦江南下,经嘉州、戎州等,于永泰元年(766年)在夔州落脚了下来,且一住近三年,768年由此乘舟过三峡出巴蜀。
本文作者为《秋兴》创作的即兴水墨画。
今天,我们知道,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中800首左右写于诗人在巴蜀近十年间。笔者曾写过一则题为《巴蜀十载成诗圣》小文,那则小文中说“惟有杜甫,给蜀地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元素与符号;也惟有蜀地成就了一代诗人”。在成都,“锦城”、“锦江”、“锦里”、“草堂”、“西岭”、“百花潭”、“浣花溪”、“万里桥”等地名,虽然这些地名前人大都(或者可能)用过,但经诗人杜甫之手,这些地名因诗人赋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指向以及情怀标识,留下了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化史无人可以取代的符号。诗人在出蜀前的夔州写下了“天花板级”的七律诗《秋兴八首》,史评极高,现摘自清之后传播极广也极有学术价值的《杜诗镜铨》集诸家对《秋兴八首》的评价:
——八首之才大气厚,格调声宏,独步一帜。(郝楚云)
——《秋兴八首》皆雄浑丰丽,沈着痛快。(王阮亭)
——八首章法诸脉相承,蛛丝马迹,分之如骇鸡之犀,四面皆见,首尾互映。(陈子端)
除“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一联外,八首遣词造句都很大众化,且首首精彩。八首,正如诗人很为自负的“暮年诗赋动江关”。八首中,写景状景、以景暗喻、以景转喻的诸句中,其三的首联、颔联,笔者以为是八首中最精妙的两联四句: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在汉语语境的读者来讲,这两联读起来大气舒坦,不像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悲怆,也不像其二“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的悲凉。不过,当它们被译作另一语境譬如英语语境时,我们便不会有这般的大气舒坦感了。现引两位名家的英译:
甲:The early morning sun is soft upon the hilly city of a thousand homes;
I sit each day in the purplish reflection on the veranda high above the river.
The fishermen who have been out all night are slowly returning;
The swallows that should have gone in the autumn are still leisurely flying.
乙:Kweichow is but a little town of scarce a thousand homes;And noiseless still the morning light about its precincts roams.
The Tower beside the River my daily visit sees;And there I sit,half up the hill,amid the wooded leas.
The fisher folk that sleep thereby,and nerer go away,Are ever drifting to and fro amid the currents‘play’.
Tis Autumn clear;and yet around the prating swallows fly,As though,like me,forgotten here,and left to pine and die.
甲为洪业(1893-1980)《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汉译,2020)一书后的附录英译《秋兴八首》。洪业,号煨莲(William),福建侯官人,先后就读美国多个学校,1923年回国任燕京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任教于哈佛大学。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其《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s,1952)一书,为海外推崇研究杜甫最权威的著作。乙为弗莱彻(W.J.B.Fletcher 1879-1933)《英译唐诗精选》(英汉双语,2019)所译的“秋兴”。弗莱彻,晚清民初来到中国。作为职业外交官1908-1933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工作和生活。因为热爱中国文化,特别是热爱唐诗,外交官退休后并没有返回英国而是选择留在了中国,晚年在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从事中外文化交流。《英译唐诗精选》就是弗莱彻1918年用英文著述的一部唐诗的英译。
本文作者为《秋兴》创作的即兴水墨画。
杜诗英译,是唐诗英译的最重要的部分。据文军、王庆萍的《杜甫诗歌英译本译序探究》(2019),近100年杜诗英译多达37种(又据文军统计,杜诗的英、法、德、俄、日语等多达70种)。本文所举的弗莱彻1918年所译的《英译唐诗精选》,共译唐诗102首,其中数李、杜多而又以杜诗最多,李白17首、杜甫30首,其他诗人55首。可见杜诗在英语世界里的影响。不过,任何翻译,都很难回到母语语境指向的义理和趣味。洪业的母语是汉语,他显然熟知律诗的格律,因此洪译尽量在不失《秋兴八首》其三的意蕴外,照顾到了杜诗格律与英诗格律的匹配。当然,一经英译,它就不是汉语的语境了,自然会发生原诗的义理和趣味的迁移(更别说汉语的音韵和四声)。到了母语是英语的弗莱彻手里,尽管我们今天相信弗莱彻是知道《秋兴八首》七律的格律的,但无论如何,它是回不了原诗义、趣味和格律上,于是干脆译成了散文或者散文诗。而这一英译,让我们看到了这四句杜诗英译别样的义理和趣味。倘若,重新把这英译的又直译回汉语,那么这四句的意思是这样的:
夔州,不过是一座万余户的小城,晨曦在寂静无声中显现;我每天都会望见河边的楼阁;江楼被半山腰的树林环绕,我就坐在那儿。渔民睡在江边,从未离开,一直在水流的嬉戏中漂来漂去。秋高气爽,叽叽喳喳的燕子在天空飞翔,仿佛像我一样,被遗忘在这里,空留生命的逝去和悲苦。
这,还是“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的义理和趣味吗?更进一步,这还是《秋兴八首》的格律吗?在意译了“燕子故飞飞”后,弗莱彻还补了一句“like me,forgotten here ,and left to pine and die”?《秋兴八首》当然涉及孤独、衰老和时间紧迫的义理,但通读《秋兴八首》,杜甫是达观的。清人俞玚总论《秋兴八首》时说杜“身居巫峡、心忆京华”。这种姿态,是杜甫与生俱来的忧国与忧民;这种姿态,是杜诗天生的浩然与阔大。事实上,《秋兴八首》从整体来看,是诗人对传统“悲秋”主题的反拨。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如此悲苦的感叹。如此,译文,要想“信雅达”地回到母语语境,真是千难万难的事!哪怕你是大家。虽然,所有的译文在传播不同文化中功德无量。
说到英译杜诗,顺便一说,当代中国译界超级大家,刚故去不久的许渊冲(1921-2021)有《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2021),其英译译著共分十个主题,不知何因,竟然没有选一首《秋兴八首》?(2022年末写于叙州八米居。责编:孙小宁)
标签: 散文精选